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輝﹕命懸一線的旺角行人專用區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04日 06:35
2013年10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旺角行人專用區」再度引起爭議,部分表演者引發的噪音問題成了衆矢之的。旺角區議會訂出具體方案,建議縮減開放日數,像是由目前的一星期7天,縮減至只在周末和假期開放。相關方面正進行諮詢,縮減之議似乎如箭在弦。或許,旺角行人專用區可能又在變貌,但令人疑惑的是,她會變成哪種模樣呢?更好抑更差?


答案是:回復原狀。即「行人專用區」誕生前的原狀,那是一條高速流動、不斷行車的馬路。行人?「企番上行人路食廢氣啦,唔該!」除了車來車往之外,看來那些龐然巨物般的中港旅遊大巴,屆時也可以在此上落遊客了,讓自由行更方便地在兩旁珠寶金舖購物消費。再次,行人的命運呢?既然連鳳毛麟角的「行人專用區」也得變回馬路,那行人們就只好安分地,繼續在全球最擠迫的旺角區做條沙甸魚,而且,今天旺角的擠迫遠超從前。究其實,好多不願做沙甸的行人,已甚少踏步旺角了。


誠然,「旺角行人專用區」真的充滿問題,例如對樓上民居的噪音滋擾,但政府和議員們為何不使用噪音管制的方法呢?正所謂,噪音問題噪音解決。難道政府無能到這個地步,連噪音問題也管理不了?而若連這種街道小矛盾也處理不了,如何去談大矛盾呢?現在以噪音之名,將整個「行人專用區」收回作行車馬路,實是殺雞取卵。


「旺角行人專用區」近來確是有種無人駕駛的况味(如音量或空間佔用的方式和規模),但一個合理的對治方法不該是消滅,而是適切公平的管理,防止劣幣驅良幣。「行人專用區」除了是屬於行人的道路,近幾年,它已演化成各式無名表演者的舞台(不一定唱歌),更是各式公民自由交流的開放空間。收縮行人專用區,無疑是把嬰兒和髒水一併倒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