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冀上海自貿區 為新一輪改革探路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06日 06:35
2013年10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國內外輿論的聚焦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9月29日正式掛牌,儘管相較於此前預期,上海自貿區建設仍體現了中共一貫「摸着石頭過河」的謹慎風格,但透過自貿區藍圖,仍可管窺到新政府的施政思路,即在風險可控的情况下不失時機地推進各領域改革。


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是首務

中國國務院9月27日公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了上海自貿區的5大主要任務及措施,其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居首,這暗合了自貿區以開放促改革的政策本意。


9月27日公布的《方案》明確,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國際化、法治化的要求,積極探索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推進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審批轉為注重事中、事後監管。


分析認為,中國要突破由資本和勞動力積累的投資驅動發展模式,轉換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通過技術和創新推動增長,不進一步釋放市場力量,減少政府干預,是「不可能的任務」。


投資貿易自由化是重心

然而,上海自貿區對於外資的吸引遠不止此。《方案》明確,將對外商投資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研究制訂試驗區外商投資與國民待遇等不符的負面清單,改革外商投資管理模式。這不僅體現了中國政府堅持的國民待遇原則,更被認為是體現了中國開放新水平的一個標誌。


作為自貿區的一出重頭戲,《方案》在推動貿易轉型升級上更是不惜筆墨。《方案》強調,將積極培育貿易新型態和功能,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加快提升中國在全球貿易價值鏈中的地位。這體現了上海自貿區將仍以圍繞自由貿易為中心,目的在於推進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從而為中國外貿轉型升級提供借鑒。


證券領域現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27日公布的《方案》所明確的金融改革的步伐並不如一些輿論此前期望的那樣大。相較于此前完全放開利率的呼聲,《方案》只是提出,可在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專案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進行先行先試。分析認為,這體現了央行在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仍持謹慎態度。


但在掛牌當日,中國證監會所宣布的自貿區扶持政策卻出現意料之外的亮點,例如允許在自貿區內的單位和個人可雙向投資境內外證券期貨市場,包括在區內就業的境外個人可開展境內證券期貨投資、區內就業的境內個人可按規定開展境外證券期貨投資。國際原油期貨的平台建立亦被認為是「點睛之筆」。


同日,中國銀監會、保監會等相關部門亦相繼宣布一系列針對上海自貿區的支援措施,但相較於證券領域,銀行及保險領域政策「小步前行」。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