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4突破待正名 「上帝粒子」叫糊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08日 06:35
2013年10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一些被視為重大突破的科學研究遲遲未獲諾貝爾獎,引起不少議論。在今年醫學獎揭盅前,美聯社便指出,目前有五大科學突破等待諾獎「正名」,其中包括昨天得獎的細胞運輸機制研究。名單上另一研究「上帝粒子」去年大熱倒灶未奪物理學獎,今年會否再度落空,今午便有分曉。


「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被譽為上世紀最重大的科學成就。這種粒子能解釋萬物質量從何而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去年7月宣布「很可能」發現「上帝粒子」,令其由理論走近現實。探索「上帝粒子」的先驅、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已年逾八旬,不少科學家希望他在有生之年可獲諾獎肯定。


另外3項等待諾獎肯定的科學突破包括﹕人類基因圖譜工程,它為基因醫療手段奠定基礎,開啟治療遺傳疾病與疑難雜症的革命;人工電子耳,它令數萬計聾人可感知聲音及明白別人的言語;細胞內蛋白質摺疊,這一過程使細胞釋放各自獨有的特徵,若中斷將導致疾病和過敏。


華諾獎表現差 因缺爭辯文化

醫學、物理和化學獎一向為西方國家科研人員的囊中物。除研究資金與環境佔優外,不少學者認為,民主制度提供的開放空間,亦是在科學家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關鍵因素。法國科學哲學研究專家施陶那(Jean Staune)說,中國、巴西與中東國家在諾獎表現差,是由於「欠缺民主文化和容許爭辯與爭議的文化」。他指出,「科學需要爭論,必須容許人們在不冒犯他人的情况下持有異議」。


(綜合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