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來跟你抱怨好幾次,被班上的某某同學欺負。不久,你就在學校碰到此同學的媽媽,於是你將對方小孩的行徑說給對方聽;沒過幾天,這位媽媽告訴你說,她問過自己的孩子了,結論是兩個小孩的說法有出入。她甚至還建議你以後不應該插手管孩子的事,學校發生的事應該由學校來處理。這時,你該怎麼辦?
遇上孩子說被欺負時,「直接去跟對方家長說」,會是我的最後一個選擇。有時候父母一聽到孩子受欺負,很容易一時衝動,但請千萬忍耐。為什麼要忍耐?因為我真的不能百分之百確認,全都是對方的錯。
誰可以確認呢?如果不是誤會,就是一定有一方有錯,除非大家對薄公堂,你相信你的孩子,對方也相信他的孩子啊。但是,我不敢在這種事情上這麼賭定的。
為什麼要忍耐,還有一個理由:姊姊和弟弟被欺負的經驗可豐富了,當他們跟媽媽敘述時,總是令我義憤填膺,但是當我問到:「需要媽媽幫忙嗎?」——從小到大,十四年了,孩子沒有一次說好。
不必替孩子出聲 只需聆聽
孩子有時候,只是要說出來,希望父母了解自己受到的委屈而已。孩子要的,只是「我最愛的人的傾聽」。他可能並沒有要你去做什麼後續處理。
有幾次,忘了什麼事,弟弟要求我去跟老師說,根本還沒到被欺負這麼高的「層級」呢,我都跟孩子說:
「你要不要自己去說。因為很多事情,如果由小孩去跟大人說,大人比較不會尷尬;我們自己不喜歡遇上尷尬,所以也盡量不要給別人尷尬。」
有些父母會當着孩子的面,跟別人吵架,表面上是要幫孩子討回公道,這是最笨的行徑了。你沒當過小孩嗎?小孩最怕看到這樣的場面。
被欺負磨練出能力經驗
姊姊弟弟都有被欺負的經驗,有些還歷時一年以上。別以為同學的欺負都明顯,有些傷人的行徑是「驗不出傷痕的」。我都是在事過境遷後才發現,「孩子都自己走過來了」。例如弟弟,只是因為他的年齡或個性更成熟後,慢慢知道如何對付這些惡霸同學;例如姊姊,是因為忍氣吞聲的經驗太豐富了,然後慢慢磨出識人的能力。
遇上孩子被欺負,我的經驗是,只要打開耳朵就好,非到不得已,不需要用到嘴巴說話。
後記:如果我是被人家來告狀的媽媽呢?嗯,我還沒遇過。如果遇上了,我會當成「最優先」的事情來處理,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被欺負還要優先。孩子被欺負,基本上是對方的品格有問題;孩子欺負人,是自己的孩子品格有問題,你覺得哪種情况比較嚴重?我會盡力「盤問」孩子到「最清楚」的情况,不論對方有沒有錯,只要自己有錯,不要跟我爭辯,先去跟對方道歉自己的錯誤再說。至於對方的錯要不要道歉呢?我會跟孩子說,「那是別人家的問題,我只負責教好我自己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不由我負責。」又要吵架,又要玩在一起,朋友有時候就像手足,又愛又恨,不全然是大人可以幫忙解決的。
汪培珽
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四十萬,育有兩名兒女
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
遇上孩子說被欺負時,「直接去跟對方家長說」,會是我的最後一個選擇。有時候父母一聽到孩子受欺負,很容易一時衝動,但請千萬忍耐。為什麼要忍耐?因為我真的不能百分之百確認,全都是對方的錯。
誰可以確認呢?如果不是誤會,就是一定有一方有錯,除非大家對薄公堂,你相信你的孩子,對方也相信他的孩子啊。但是,我不敢在這種事情上這麼賭定的。
為什麼要忍耐,還有一個理由:姊姊和弟弟被欺負的經驗可豐富了,當他們跟媽媽敘述時,總是令我義憤填膺,但是當我問到:「需要媽媽幫忙嗎?」——從小到大,十四年了,孩子沒有一次說好。
不必替孩子出聲 只需聆聽
孩子有時候,只是要說出來,希望父母了解自己受到的委屈而已。孩子要的,只是「我最愛的人的傾聽」。他可能並沒有要你去做什麼後續處理。
有幾次,忘了什麼事,弟弟要求我去跟老師說,根本還沒到被欺負這麼高的「層級」呢,我都跟孩子說:
「你要不要自己去說。因為很多事情,如果由小孩去跟大人說,大人比較不會尷尬;我們自己不喜歡遇上尷尬,所以也盡量不要給別人尷尬。」
有些父母會當着孩子的面,跟別人吵架,表面上是要幫孩子討回公道,這是最笨的行徑了。你沒當過小孩嗎?小孩最怕看到這樣的場面。
被欺負磨練出能力經驗
姊姊弟弟都有被欺負的經驗,有些還歷時一年以上。別以為同學的欺負都明顯,有些傷人的行徑是「驗不出傷痕的」。我都是在事過境遷後才發現,「孩子都自己走過來了」。例如弟弟,只是因為他的年齡或個性更成熟後,慢慢知道如何對付這些惡霸同學;例如姊姊,是因為忍氣吞聲的經驗太豐富了,然後慢慢磨出識人的能力。
遇上孩子被欺負,我的經驗是,只要打開耳朵就好,非到不得已,不需要用到嘴巴說話。
後記:如果我是被人家來告狀的媽媽呢?嗯,我還沒遇過。如果遇上了,我會當成「最優先」的事情來處理,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被欺負還要優先。孩子被欺負,基本上是對方的品格有問題;孩子欺負人,是自己的孩子品格有問題,你覺得哪種情况比較嚴重?我會盡力「盤問」孩子到「最清楚」的情况,不論對方有沒有錯,只要自己有錯,不要跟我爭辯,先去跟對方道歉自己的錯誤再說。至於對方的錯要不要道歉呢?我會跟孩子說,「那是別人家的問題,我只負責教好我自己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不由我負責。」又要吵架,又要玩在一起,朋友有時候就像手足,又愛又恨,不全然是大人可以幫忙解決的。
汪培珽
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四十萬,育有兩名兒女
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