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44年學生會管家 膺港大名譽院士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10日 22:35
2013年10月10日 2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社會中有人選擇站在前方搖旗吶喊,但亦有人甘心留在後方默默支持。港大學生會前經理、78歲的呂君發(發叔)花了半世紀為學生會默默耕耘,為學生在過百次的社會運動中揮毫,親手以一筆一畫支持學生爭取民主及公義,包括六四事件後用地拖寫出兩層樓高的巨型「魂」字,伴着3000師生悼念六四英魂。


昨日發叔獲頒港大名譽大學院士,校方憶述他對學校的多年貢獻後,全場鼓掌近1分鐘向他致敬,比同場其他獲頒院士、已名成利就的社會賢達贏得更多掌聲。


橫額揮毫 助社運學生

港大學生事務長周偉立在頒獎台上形容發叔的貢獻無可比擬,包括1968年為學生配對暑期工、70年代設立舊書買賣服務,幫助清貧學生等(見另稿)。周偉立指出,發叔當年的工作正正就是現今各大專院校學生事務處的工作,稱讚他對高等教育的服務有獨到遠見。發叔曾親手書寫數以百計的橫額標語,出現在香港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周偉立讚揚發叔以最直接的方式支援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爭取公義、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體現了教育真義,與學生同行,以生命影響生命。


1953年,18歲的發叔任職港大學生會辦公室助理,其後晉升為經理,至1997年退休。44年來,發叔與歷屆學生會幹事合作,當中不乏現時的知名人士,包括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立法局前主席黃宏發、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及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庭等。他昨日成為繼前港大校工袁蘇妹(人稱三嫂)後,第二名獲頒名譽大學院士的非教學員工。


發叔當年一人包辦學生會行政、文書、電工維修等工作,其中最令人深刻的是他的一手好字。92年擔任學生會外務副會長的傅景華憶述,當年學生會到新華社及港督府示威的橫額,全都是出自發叔手筆。1983年擔任外務副會長的葉建源亦透露,當年發叔不時即席揮毫,數分鐘便寫成,葉指「毛筆字更有意思」,非學生的雙頭筆字體可以媲美。


悼六四寫兩層樓高「魂」字

89年6月4日,軍隊開槍鎮壓天安門廣場學生,港大學生會在6月7日發起全校大會。1989年港大內務副會長羅國強憶述,當時學生會打算掛起一匹兩層樓高的大布,邀請發叔揮筆寫上「奠」字,當時發叔指「奠」只代表死了人,太普通,提議改為「魂」字,強調死去的學生是中國魂,為中國犧牲。羅補充,匹布很大,發叔要用地拖寫下「魂」字。


名人校友專程觀禮

97年退休後,發叔曾中風,現時他患痛風致行動不便,昨日出席典禮要以輪椅代步。發叔稱,對獲頒院士感意外,「不知道自己獲頒了一個什麼獎」;很多當年獲他陪伴成長、如今身居要職的舊生,昨專程趕到典禮,見證這亦師亦友的前輩的重要時刻。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