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兩位領導人近期先後出訪東南亞,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到印尼及馬來西亞,總理李克強則赴文萊參加東亞峰會後轉到泰國、越南,兩人都發表了中國就區內關係發展方向的講話。儘管講者身分不同,但對象則一樣,講話內容大致相若,俱是提出「共同發展,放下紛爭,爭取多贏」的主張。在如此接近的時間內,兩位領導人接連出訪同一地區,講話重點相同,中國對東南亞地區的期許由此可見。
習李的講話主調有二,「和平」和「合作」。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的講話提到「講信修睦、合作共贏、守望相助」,李克強則說到「增加安全互信,維護區內和平穩定」;顯而易見,在南海主權糾紛日熾、美國「重返亞洲」戰略高唱入雲、中日就釣魚島劍拔弩張之際,中國領導人向東南亞國家廣為宣揚的,不是內地部分人念茲在茲的「遼寧號」航空母艦或「殲10」戰機的軍威,而是北京誠心誠意要與東南亞國家同心搞好經濟。
東盟10國前身是1960年代冷戰期間產物,當時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及印尼組成東盟集團,抗衡中國以及越南的共產主義勢力,是不折不扣的戰略合作組織。冷戰結束後,越南柬埔寨等國先後加入,東盟功能就由圍堵共產主義,轉移至成為經濟發展為主的地區組織。到了2010年,東盟更與中國合作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10+1」的形態保持良好關係,共同開發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
李克強赴 「鴻門宴」
東亞峰會南海成主題
然而,由於近年中國與東盟成員國如菲律賓及越南發生南海主權糾紛,期許中的東盟自由貿易區上空始終有着無法消去的陰霾,因此外界對這次東亞峰會的觀察重點,不全在於經貿關係,而在於中國與周邊國家就南海主權的互動。某程度而言,可以說李克強今次是單刀赴會「鴻門宴」,中國在南海主權論爭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可被視為未來10年習李體制對南海的戰略主體。
中國對區內的取向,在李克強出行前接受東盟國家記者採訪時已說得很清楚,固然包括打造升級版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強貿易投資自由化,目標到2020年區內貿易額達到一萬億美元。但更重要的是,李克強表示中國願意與區內國家簽署睦鄰友好條約,夯實戰略互信基礎,更提出「中國絕不走『國強必霸』的路子」。總結近期中國連番放話,核心只有一樣,中國以「合作、睦鄰」大原則處理區內關係,這極可能是未來一段相當長時間中國對南海問題的指導思想。
對中國來說,爭取在未來10年至20年把經濟從粗放式提升到另一個台階,是當前發展的重大挑戰。面對這一歷史轉折,中國必須在和平環境之下潛心發展,否則一切俱屬徒勞。過去30年,中國在改革開放之中取得巨大成功,國民經濟從文革末期的幾近破產,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除了政策得力,更是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之下發展,毋須憂慮外部環境波動,終於成就了另一個經濟奇蹟。
習李近期的睦鄰思路不脫這種思維,都是把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其他的事放次席。不過,必須指出,北京這種戰略考慮,能否以柔制剛,克制周邊某些國家,在這一階段尚待觀察。我們在前文指出,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是令30年來水波不興的南海再見風浪的主因,菲律賓感到有美國撐腰,小動作頻頻,越南也有蠢蠢欲動之勢,購入多艘俄羅斯先進的「基洛級」潛艇。大霸縱容小霸興風作浪已是彰彰明甚,然而北京的息事寧人做法,能否真正解決南海糾紛死結,令人質疑。
表明不走 「國強必霸」
華追求和平環境搞經濟
過去,因為經濟發展先於一切,南海問題暫且放下,如今這種和平氛圍明顯不再,面對主權糾紛以低姿態對應,是不是最好的處理之道?人們不是期待中國動輒出兵,而是一旦遇上事端,連傳召對方大使到外交部抗議或召回駐當地大使倘若都付之闕如,不免會令國人費解。擁護和平的人們,定會同意李克強所言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但倘有人執意發酒瘋,把好好的華筵糟蹋得一地都是,過於忍讓反而讓別人得寸進尺,進一步發展經濟不知從何說起。面對南海東海風高浪急,求和平不輕啟釁,不求戰但不畏戰,不亢不卑,進退有度,這才能保住改革開放的成果。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習李的講話主調有二,「和平」和「合作」。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的講話提到「講信修睦、合作共贏、守望相助」,李克強則說到「增加安全互信,維護區內和平穩定」;顯而易見,在南海主權糾紛日熾、美國「重返亞洲」戰略高唱入雲、中日就釣魚島劍拔弩張之際,中國領導人向東南亞國家廣為宣揚的,不是內地部分人念茲在茲的「遼寧號」航空母艦或「殲10」戰機的軍威,而是北京誠心誠意要與東南亞國家同心搞好經濟。
東盟10國前身是1960年代冷戰期間產物,當時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及印尼組成東盟集團,抗衡中國以及越南的共產主義勢力,是不折不扣的戰略合作組織。冷戰結束後,越南柬埔寨等國先後加入,東盟功能就由圍堵共產主義,轉移至成為經濟發展為主的地區組織。到了2010年,東盟更與中國合作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10+1」的形態保持良好關係,共同開發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
李克強赴 「鴻門宴」
東亞峰會南海成主題
然而,由於近年中國與東盟成員國如菲律賓及越南發生南海主權糾紛,期許中的東盟自由貿易區上空始終有着無法消去的陰霾,因此外界對這次東亞峰會的觀察重點,不全在於經貿關係,而在於中國與周邊國家就南海主權的互動。某程度而言,可以說李克強今次是單刀赴會「鴻門宴」,中國在南海主權論爭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可被視為未來10年習李體制對南海的戰略主體。
中國對區內的取向,在李克強出行前接受東盟國家記者採訪時已說得很清楚,固然包括打造升級版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強貿易投資自由化,目標到2020年區內貿易額達到一萬億美元。但更重要的是,李克強表示中國願意與區內國家簽署睦鄰友好條約,夯實戰略互信基礎,更提出「中國絕不走『國強必霸』的路子」。總結近期中國連番放話,核心只有一樣,中國以「合作、睦鄰」大原則處理區內關係,這極可能是未來一段相當長時間中國對南海問題的指導思想。
對中國來說,爭取在未來10年至20年把經濟從粗放式提升到另一個台階,是當前發展的重大挑戰。面對這一歷史轉折,中國必須在和平環境之下潛心發展,否則一切俱屬徒勞。過去30年,中國在改革開放之中取得巨大成功,國民經濟從文革末期的幾近破產,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除了政策得力,更是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之下發展,毋須憂慮外部環境波動,終於成就了另一個經濟奇蹟。
習李近期的睦鄰思路不脫這種思維,都是把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其他的事放次席。不過,必須指出,北京這種戰略考慮,能否以柔制剛,克制周邊某些國家,在這一階段尚待觀察。我們在前文指出,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是令30年來水波不興的南海再見風浪的主因,菲律賓感到有美國撐腰,小動作頻頻,越南也有蠢蠢欲動之勢,購入多艘俄羅斯先進的「基洛級」潛艇。大霸縱容小霸興風作浪已是彰彰明甚,然而北京的息事寧人做法,能否真正解決南海糾紛死結,令人質疑。
表明不走 「國強必霸」
華追求和平環境搞經濟
過去,因為經濟發展先於一切,南海問題暫且放下,如今這種和平氛圍明顯不再,面對主權糾紛以低姿態對應,是不是最好的處理之道?人們不是期待中國動輒出兵,而是一旦遇上事端,連傳召對方大使到外交部抗議或召回駐當地大使倘若都付之闕如,不免會令國人費解。擁護和平的人們,定會同意李克強所言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但倘有人執意發酒瘋,把好好的華筵糟蹋得一地都是,過於忍讓反而讓別人得寸進尺,進一步發展經濟不知從何說起。面對南海東海風高浪急,求和平不輕啟釁,不求戰但不畏戰,不亢不卑,進退有度,這才能保住改革開放的成果。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