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9月出口意外跌0.3%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13日 06:35
2013年10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9月出口貨值按年減少0.3%,遠較市場原本預期的增加5%以上為低。經濟學者分析,原因在於內地出口造假問題,在去年9月開始達高峰,之後即引來中央出手整治。故此,相對去年虛高的數據下,今年出口增長不增反減。不過進口增長達7.4%,好於預期,反映內需情况穩定,內地經濟未堪憂。


出口遠遜市場預期

出口數據低於市場預期,除了是反映歐洲等地的經濟復蘇步伐未如理想,令從內地進口貨物的需求減少外,同時由於去年同期為內地假出口的高峰期,故在當局打擊有關活動後,導致出口「失守」報跌。9月出口額為1856.5億美元,進口額為1704.4億美元。至於,首3季則按年增加8%,達1.61萬億美元,而進出口總值則上升7.7%至3.06萬億美元。


出口香港按月跌6.8%

其中到香港的出口額為280.7億美元,按月下跌6.8%,而東盟及歐盟地區,則為201.4億美元及279.3億美元,分別跌3.1%及8.6%。美國經濟持續復蘇,令內地到美國的出口額則升0.8%至3311.1億美元,而中美貿易順差在首3季為152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收窄了5%。


原油原材料進口需求轉強

海關總署發言人鄭躍聲指出,內地經濟面對一定的下行壓力,而海外的發達國家復蘇情况不夠穩健。不過,他指出內地對外貿的依賴度,在上半年減少0.7個百分點至50.4%,反映經濟發展由外需轉向內需。9月份入口貨物中,原油的進口額為201.4億美元,按月升22.7%。其他工業或基建用的貨物,如鐵礦砂、鋼材、銅材等原料,升幅分別有14.7%、0.8%及19.5%,反映內地相關行業,對原材料的需求上升。


澳新銀行:強人幣侵蝕出口

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人民幣匯率強勢,侵蝕內地出口的競爭力,而經濟下行的風險仍然存在。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自7月開始,歐美等地的需求復蘇得較弱,而內地現時則主要靠房屋及基建投資,帶動經濟復蘇。沈建光又指出,內地去年的假出口數據、中秋節假期及東南亞貨幣匯率波動,均影響了內地的出口表現。


明報記者 岑梽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