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德霖:掛鈎人幣 或引發減薪通縮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15日 06:35
2013年10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上海自貿區被視為香港一大威脅,有內地學者認為香港若要保持人民幣離岸中心「一哥」地位,應將港元與人幣掛鈎;但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聯繫匯率(聯匯)制度誕生30周年前夕(1983年10月17日成立),撰文說明兩大暫不能與人幣掛鈎的原因,並重申與美元掛鈎的聯匯制度最適合香港。


掛鈎貨幣須可自由大量兌換

陳德霖指出,港元的掛鈎貨幣一定要與港元可以完全自由和大量地兌換。香港現時約有3000多億美元等值的外匯儲備,主要持有美元資產,如果換成人民幣,單是外匯基金就要持有近2萬億元人民幣的儲備,遠超現時離岸市場流通的人民幣資產總量。陳德霖表示,儘管人民幣開始國際化,但在其尚未完全自由兌換,內地資本帳未完全開放的情况下,考慮將其作為掛鈎貨幣是「言之尚早」。


港外儲資產 遠超人幣離岸市場資產

陳德霖又指出,香港的勞動生產力增長率遠低於內地(金管局估算過去10年香港平均增長率約3%至4%,內地則接近10%),一旦掛鈎,雙邊匯價不能調節,香港的工資與資產價格必然不斷向下調整,屆時可能要經歷「減薪和通縮之苦」,進而拖累本地需求,打擊就業和實體經濟。


港生產力增長遠低內地

陳德霖坦言沒有一種貨幣和匯率制度十全十美,但他強調,直到現在,美元仍然是國際貿易與金融貿易中最常用的貨幣。此外,美國聯儲局在維持價格穩定方面有高公信力。香港作為外向型的小型經濟體,需要由美元支持,令外界對港元保持信心,不至重演1983年發生的港元信心危機。他在文末重申,聯匯制度是香港貨幣金融體系穩定的基石,香港「無需亦無意」改變聯匯制度。


學者:人幣可作一籃子掛鈎貨幣

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石建勛則認為,港元與美元此單一貨幣掛鈎,較易受美元波動性影響,港元兌其他貨幣的匯率亦會較為波動。在人民幣尚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下,港元亦不宜轉為與其掛鈎,「但可以考慮採取一籃子掛鈎,將人民幣納入其內」。


石建勛續指出,香港若考慮單單與人民幣掛鈎,不如直接將人民幣定為官方貨幣,而且現在就該行動。「將來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後,人民幣就再沒有在岸、離岸之分,那時香港才轉用人民幣,還有什麼優勢?」他認為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尚需5至10年,香港應把握這段時間早着先機。


明報記者 陳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