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自詡善長「內交」,效果如何,各位看官自己結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梁振英及其團隊,碰到「外交」問題,無論是判斷、技巧、應變、能力,全部一塌糊塗,被對手耍了一回又一回,莫說還擊,最基本招架能力也欠奉,令北京政府,在一眾大國面前,顏面盡失。
眾所周知,如果不是北京出手,在亞太經合會議上,梁振英絕無機會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舉行會談。換句話說,與菲總統會面商談解決馬尼拉人質事件,是北京交給振英的任務。梁振英就「放下」(put behind)的報道顯得如此緊張,不是因為香港市民和輿論強烈反應,而是因為搞砸了北京阿爺們交付給他的任務,後果是吃不完兜着走。
即使不存在「放下」這個爭議,在外交禮節上,梁振英也是失禮失儀,相當丟架,北京早已「眼火爆」了。梁振英在記者會上解釋,因為只有一次機會,知道座位安排不妥,也不離去,不想放棄與菲律賓總統會談的機會。但我認為,這只是梁振英事後「補鑊」的掩飾之詞,他和他的團隊,極有可能對這種不合國際禮節的安排懵然不知,直至電視播出畫面,成為國際笑話,才驚覺中伏。外交最講面子,最重視程序,北京深諳此道,更玩得出神入化。菲律賓總統公然矮化耍弄香港,打狗給主人看,對象是背後的北京,此役令中南海諸公大失面子。一試便知龍與鳳,梁振英有多少斤両,北京看在眼裏,心知肚明。
兩方會談,說了什麼,達成什麼共識,不能沒有任何紀錄。眼見對方有備而來,既錄影又錄音,為了保障自己,不能不作相應措施。就算跟對方達成不公開會談內容的協議,當對方單方面公開影片,等於協議撕毁,我方可以毫無保留地公開內容。
聽命於北京的奴才
馬尼拉媒體「放下」的報道出街以後,梁振英政府先後作出三次澄清,兩篇新聞稿再加特首辦主任的電台訪問,整整大半天,內容含糊,閃爍其詞,始終無法把問題說清楚。所謂有圖有片有錄音有真相,既然對方公開內容陷你於不義,為何不把我方的紀錄也公開,以表清白。
但梁振英始終沒有將內容公開,有理由相信,他們根本沒有錄音錄影在手,只能在記者會上詞窮理屈地空口講白話,講了半天,香港人還是半信半疑,輿論也是一片質疑之聲,但梁振英卻拿不出半點辦法,只能被動等待,直至菲律賓政府作出含糊其詞的所謂澄清,梁振英政府就像執到寶般歡欣雀躍,發表聲明說證明菲律賓傳媒真的是「斷章取義」。如果梁振英政府有真證實據在手,主動提早澄清,不是有力得多嗎?
如果不是北京的命令,梁振英及其團隊想都沒有想過,要為人質事件的家屬和受害人,向阿基諾三世交涉,討回公道。梁振英此役表現得如此窩囊,因為他不是香港人的特首,而是聽命於北京的奴才。
(samngx123@gmail.com)
眾所周知,如果不是北京出手,在亞太經合會議上,梁振英絕無機會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舉行會談。換句話說,與菲總統會面商談解決馬尼拉人質事件,是北京交給振英的任務。梁振英就「放下」(put behind)的報道顯得如此緊張,不是因為香港市民和輿論強烈反應,而是因為搞砸了北京阿爺們交付給他的任務,後果是吃不完兜着走。
即使不存在「放下」這個爭議,在外交禮節上,梁振英也是失禮失儀,相當丟架,北京早已「眼火爆」了。梁振英在記者會上解釋,因為只有一次機會,知道座位安排不妥,也不離去,不想放棄與菲律賓總統會談的機會。但我認為,這只是梁振英事後「補鑊」的掩飾之詞,他和他的團隊,極有可能對這種不合國際禮節的安排懵然不知,直至電視播出畫面,成為國際笑話,才驚覺中伏。外交最講面子,最重視程序,北京深諳此道,更玩得出神入化。菲律賓總統公然矮化耍弄香港,打狗給主人看,對象是背後的北京,此役令中南海諸公大失面子。一試便知龍與鳳,梁振英有多少斤両,北京看在眼裏,心知肚明。
兩方會談,說了什麼,達成什麼共識,不能沒有任何紀錄。眼見對方有備而來,既錄影又錄音,為了保障自己,不能不作相應措施。就算跟對方達成不公開會談內容的協議,當對方單方面公開影片,等於協議撕毁,我方可以毫無保留地公開內容。
聽命於北京的奴才
馬尼拉媒體「放下」的報道出街以後,梁振英政府先後作出三次澄清,兩篇新聞稿再加特首辦主任的電台訪問,整整大半天,內容含糊,閃爍其詞,始終無法把問題說清楚。所謂有圖有片有錄音有真相,既然對方公開內容陷你於不義,為何不把我方的紀錄也公開,以表清白。
但梁振英始終沒有將內容公開,有理由相信,他們根本沒有錄音錄影在手,只能在記者會上詞窮理屈地空口講白話,講了半天,香港人還是半信半疑,輿論也是一片質疑之聲,但梁振英卻拿不出半點辦法,只能被動等待,直至菲律賓政府作出含糊其詞的所謂澄清,梁振英政府就像執到寶般歡欣雀躍,發表聲明說證明菲律賓傳媒真的是「斷章取義」。如果梁振英政府有真證實據在手,主動提早澄清,不是有力得多嗎?
如果不是北京的命令,梁振英及其團隊想都沒有想過,要為人質事件的家屬和受害人,向阿基諾三世交涉,討回公道。梁振英此役表現得如此窩囊,因為他不是香港人的特首,而是聽命於北京的奴才。
(samngx123@gmail.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