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女兒三歲,今學年升讀另一所幼稚園。近月,發現她不順意就尖叫發脾氣,更試過在興趣班上高呼「我要打人,我要咬人」,還欺負傭人姐姐,叫她go away;又經常發噩夢,半夜醒來大哭。事實上,她近期面對很多別離,包括學前班同學、老師,又因搬屋而離開教會及鄰居,不知是否因此而情緒較波動?我們怕她悶,安排每星期一兩個興趣班,有幫助嗎?
小女孩只有三歲,這個年紀孩子的行為表現,很多時是從模仿而來,因此家長應看看女兒的同學、朋友等有否類似行為,身邊大人又有否說過「打人、go away」等說話。
冷靜後問原因感受
當女兒情緒失控,甚至大吵大鬧時,建議父母把她從人群中抽離,別讓她得到過多的注意;待冷靜後,問她發脾氣的原因及當下感受,如是否「唔開心、嬲」等,並引導她不要用「打人、咬人、踢人」等字眼。如孩子有動作,家長可輕輕按住她的手或肩膀,態度要堅定而冷靜。不要因女兒失控就立即給予她想要的,等情緒平復後,才一起商量如何滿足要求。
至於發噩夢紮醒,原因有很多,或白天玩得太興奮、或受電視影像影響、或給大人罵,又或如個案所說,可能因離別而導致情緒不安等。家長只要加以安慰及擁抱、陪伴她,待其入睡便可。不應有太多的假設,因為家長的情緒絕對會感染小朋友。
參加興趣班看個性
至於參加興趣班是否有幫助,其實只要小朋友享受當中便沒問題,但還要視乎不同個性。假如她在面對轉變時,如換工人、轉校時都有情緒問題的話,不建議家長讓孩子參與太多短期興趣班,要她不斷地適應離別和轉變。其實,對以上個案來說,在新的居住及學習環境裏,有至親的陪伴及鼓勵,讓她慢慢熟習新轉變,和新老師、同學融洽相處,相較給她不斷發掘興趣、學習新技能更重要。想念舊鄰居、舊同學的話,父母可安排聚會,保持聯絡,給子女知道關係可以長久,不會因搬家、轉校而斷絕來往。
資料提供﹕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社工施倩俐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