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會展舉行的Watches & Wonders高級鐘表展已然結束,但盛事始終是盛事,值得補上幾筆。13個鐘表品牌,13個獨立展館,各展館外圍裝置都是一樣的,又如同每年在日內瓦的SIHH,就是連白調也統一得公平工整;不同的是展館內別有洞天,有激烈的擺明車馬爭奪眼球的意圖,也有含蓄低調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傲自處,各有不同表現手法,但相同的是眩目。展示的或許是重點推介的產品,亦可能是刻畫產品系列的主題形象,打造的是情感印象分數。
有些人去看展覽是要看心儀和擁戴的品牌,隨着個別展館門眉的品牌名字走進去。也有不少人是來參觀尋知識,每個展館進進出出,在短短時光中試圖拿揑各品牌精粹,一睹創意的精工時計。展品實在太多,也需仗着各展館的佈局去強化印象,而打動人的可能只是三幾個品牌,讓人烙印腦袋。這種和諧式的爭妍鬥麗,令人興奮莫名。
Cartier 紅盒子長走廊
最精緻又富知識性的館內櫥窗,是Cartier展示腕表製作環節的模型(圖a)。可看看工匠窗外的景物,去感受積雪從工藝坊門前湧入的寒意,對比工匠的冷靜。一格又一格的模型展示窗,好像連環圖讓人去追看。Cartier的展館面積是13個品牌之最,有分前門和後門入口。由於展館的兩邊是視頻牆,為了不停播放劉德華為Cartier拍攝的宣傳片,整個館的燈光有點暗。
當然展館的核心是Cartier的紅盒子概念,被盒子紅牆所隱蔽的左右側門打開,便可見專貴賓客特區。紅盒子圍牆形成了兩邊紅紅走之不盡的長走廊,這個紅盒子特區之大,證明會客之重要。Cartier聞名的1912年mystery clock,大家渴慕地來看這個時分兩針浮動於透明水晶面上的奇工,卻只見放置在千篇一律的展示櫃中,未免有點失望。1898年Cartier為飛行家Santos Dumont設計的手腕時計,改寫了袋表歷史,轉移到戴在手腕上。是次也有展覽一些早期製作的Santos腕表,可惜展示櫃中沒附上較詳細的資料。畢竟要展示的產品很多,可能在歷史中,每個展示品都同樣重要吧。
Richard Mille 熒光暗影層疊
愛Richard Mille展館內的黑白熒光效果物件特寫海報。弧度直立的黑銀產品展示櫃,無論是展示腕表的水晶全透明或雀躍跳色的熒光綠,都突出地協調。現場見Richard Mille 銀黑色USB資料檔任訪客拿取,輕鬆簡潔。品牌用著名運動員展示腕表的突出和耐用性的名人效應,但以Richard Mille的誇張率直風格,將名人的海報置於多層透明解剖式的展示框架後面,而且相距很近,隱約看見海報卻又不能全覽,有點奇怪(圖b)。展品不少,需要的空間就要更多,不過,展示櫃和櫥窗的光影效果,Richard Mille比其他展館更來得層疊豐富。
Vacheron Constantin 展覽中的展覽
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展館的精粹,是在右邊架起時光隧道的展覽區,有光影又有聲音,貼近其展覽主題「時光之聲•傳承之音」,把工藝時計的歷史一一陳述。黑色幕牆透出展櫃的光芒,天花交織了橫豎的藍色燈泡徑,我想Vacheron Constantin是這個展覽唯一連天花也不忘佈置的品牌,也可看出那種高要求的執著。在這個展覽中的展覽,看到Vacheron Constantin的悠久歷史,自1755年從未間斷製表。來回時光隧道看品牌的珍品特別有意義,當中有遠自1812年的粉紅金二問懷表。
「永遠有進步的空間」
再從Vacheron Constantin展館的前台看,天花垂懸兩支水晶燈。前台後方,豎立了堂皇的菱形雕花玻璃牆(圖c),簡潔但漂亮。玻璃牆實是兩扇活動門,推開可通往工匠示範區。展館左邊設有VIP區,右邊還有為私人訂做服務(Ateliers Cabinotier)的會客密室。館中後方的中央牆壁上寫了品牌格言,可惜訪者都被展示櫃內的手表產品吸引,忽略了格言:「永遠有進步的空間」。離開展館時,順手在前台拿一塊刻有Vacheron Constantin標誌的朱古力,享受這個品牌細膩的全情投入。
Roger Dubuis 藍光神劍印記
Roger Dubuis其中一個櫥窗,明亮的藍色光管引領人走到櫥窗前駐足觀看,是其他展館所沒有的搶眼術。剛巧櫥窗旁站着個「不刻意」的工作人員,是當了3年腕表售貨員的駱小姐,很有禮貌地,不多不少的跟我講解,不帶半點推銷感覺。被藍光吸引過來,馬上又被隔壁櫥窗的那支「神劍」攝去(圖d)。駱小姐跟着我的眼睛說,這是超薄的雙陀飛輪(Skeleton Double Flying Tourbillon)Excalibur,是粉紅金表殼。細看櫥窗內的手表簡介,製作這支Excalibur用了1200小時,其中380小時工藝要求是為了達到日內瓦印記(Poincon de Genève)檢測標準。人畢竟對這些有關時計的數字感趣味,在現場聽短短介紹比回家看那些厚厚笨重的目錄冊更妙,印象更深。展館外牆的6個櫥窗,每一個的佈置都不同,而且背景板都很立體,手抄稿、羽毛、骰子的鋪陳引人入勝,似乎較其他展館的櫥窗生動吸引。
營造古典英雄氣概
Roger Dubuis館內營造的是亞瑟王神劍Excalibur那種古典英雄的氣概。黑白牆紙上的武士,略略帶點神秘的力量。家俬有豪華豐富的質感,連座椅的金色緣飾都豪氣萬千,很戲劇性。超大當頭金色巨鷹(圖e),跟這個場館對比有點「逼人留意」,無論如何,成功的吸引了我的視線。這隻金鷹含着鑰匙,上面寫上日內瓦印記的理念:「origin, exclusivity, know-how, performance, durability」。 自家展館門口地板上也是有大大的日內瓦印記,要講的一目了然,標榜100%驗證。
Audemars Piguet 遠目山林景色
以專賣店形態作為展館的佈置,除了IWC之外,Audemars Piguet也在展示新裝潢陳設概念方向。近門處放了幾塊石,飾櫃以木為主料,告訴大家這個大自然的形象方向,是來自Audemars Piguet總部和生產基地的汝拉山谷景觀,兩名創辦人就是從總部的山林景色得到創作力量。橫跨整個館的影像幕牆,展示了高山美景,叫人有心志高揚的感覺。Audemars Piguet特別為展館訂做的超長石吧枱(圖f),讓同好閒聊分享,倚着冷冽的石塊,坐在溫暖的木塊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氣氛特別好。展館外櫥窗的背景,用了這些山色相片,縱使很有意境,於襯托腕表就有點素靜且欠立體感;因此,見「遊人」多坐於長長吧枱,參與巨型的山色影視當中,可見超長吧枱過人之處。
結語
這樣有規模的展覽首次在香港舉行,讓香港人得以炫耀眼福。在場有來自亞洲的700多名記者採訪,貴賓豪客紛紛抵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以致名車列隊於門外,令街外的旁觀途人注目。13個品牌的展館內均設優雅高貴的VIP會客密室,給買家靜心細看產品,那裏是推廣和銷售人員心跳之地。香港從前就有鐘表工業發展,如今成為高級鐘表買家的據點,展示購買名表的風範。
根據瑞士鐘表工業聯合會的官方數字,2012年,瑞士腕表出口總額達214億瑞士法郎(約1824億港元),出口至中國的達16億瑞士法郎,香港是43億瑞士法郎,東南亞則佔24億瑞士法郎。小小面積,43億之多,首屆Watches & Wonders在港舉行不足為奇,不過在場不少品牌派發的資料或目錄冊,除了英文版外,中文版不少是用簡體字版,讓香港人處於懷緬過去和展望將來的時空之間。
文、圖 Dorothy Leung
編輯 胡可欣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