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政府在2008年成立兒童發展基金,透過個人發展規劃、友師的義務指導、目標儲蓄計劃等,鼓勵家境清貧的兒童實踐個人發展規劃、養成儲蓄習慣,提升資源管理和規劃未來的能力,促進他們的長遠發展,減少跨代貧窮。基金在家庭、非政府機構、社區三方衷誠合作下,至今已有超過4,000名兒童受惠。
18歲的巴基斯坦少女Nilam Nazam來港定居十年,就讀中文學校,直至小五才有機會學習英文。升中後,她自覺英語程度不及其他同學,又不擅與人溝通,加上生活習慣的差異,令她一度感到自卑,將想當老師的夢想收藏在心底。
衝破障礙 追尋夢想
三年前,在親友介紹下,Nilam鼓起勇氣,參加由兒童發展基金資助,香港明愛籌辦的「關心‧愛心‧上進心 --- 奮進計劃」。
她初次與友師黃麗華見面時,感覺很陌生。「她的樣子有點兇,好像不太喜歡我,我擔心能不能與她相處。」
為了取得Nilam的信任,黃麗華主動提出到Nilam家中為她補習,藉此打破隔膜。除了協助克服學業上的困難,她還盡力為Nilam實現夢想,安排她到幼稚園實習一天,體驗教師的工作。
回想當天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到幼稚園去的情景,Nilam說:「我擔心小朋友會因為我的膚色不一樣而不喜歡我。」結果小朋友都很樂意親近這位大姐姐,令Nilam高興不已。
亦師亦友 感情日深
黃麗華常常勉勵Nilam多作嘗試,令她漸漸建立自信,亦開始儲蓄的習慣。參加兒童發展基金的兒童首兩年會訂下儲蓄目標,每月儲蓄最多2 0 0 元,同時由營辦計劃的非政府機構尋找商業機構或個人捐助,提供一比一的配對捐款。
政府亦為每位完成目標儲蓄計劃的兒童, 提供3,000 元的特別財政獎勵。在計劃的第三年, 參加的兒童可在營辦機構和友師的指導下, 運用存款。
今年暑假,Nilam將10,000元的積蓄部分用於第一次外遊,到南韓交流,餘下的款項則用來報讀校外英文班。她說:「將來要找份好工作,便要先學好英文。我會繼續儲蓄,作日後上大學用。」
Nilam感激友師黃麗華三年來一直鼓勵自己、照顧自己,數年下來,兩人感情日深,黃麗華亦笑言視Nilam為「半個女」。
輟學少年 重燃動力
「輟學、無業、迷惘、得過且過……。」趙善行這樣形容過去的自已。三年前,17歲的他經外展社工介紹,半推半就參加了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籌辦的「伴我創TEEN才」培育計劃。
當時擔任友師的鄭越相信,縱使起跑一刻落後於人,只要不放棄,在人生馬拉松中亦可跑出成績來。他以自己的奮鬥故事激勵同樣成長於單親家庭的善行。
鄭越定期與善行見面,一起參加活動,並經常交換對進修和工作的想法。鄭越得悉善行希望將來當會計師,便搜尋相關的進修課程供他參考,鼓勵他重拾學習動力。
善行看到鄭越和自己的家境相同,卻可以克服困難,努力做好每件事,令他相信自己也可做到。善行說:「我要為自己的將來努力,希望找到合適的工作,好好照顧年邁的祖母,報答的養育之恩。」
在友師支持下, 善行不再輕言放棄;這一年間,他重返校園,順利完成首年課程,下一目標是完成大學學業。
全新招募 讓愛延續
兒童發展基金至今資助40項計劃。社會福利署最近選出15 間非政府機構,營辦第四輪共21 項兒童發展基金計劃,藉著社會不同機構、團體的鼎力支持,義務友師的無私付出,為有需要的兒童燃點希望,鼓勵他們追尋夢想。
政府在2008年成立兒童發展基金,透過個人發展規劃、友師的義務指導、目標儲蓄計劃等,鼓勵家境清貧的兒童實踐個人發展規劃、養成儲蓄習慣,提升資源管理和規劃未來的能力,促進他們的長遠發展,減少跨代貧窮。基金在家庭、非政府機構、社區三方衷誠合作下,至今已有超過4,000名兒童受惠。
18歲的巴基斯坦少女Nilam Nazam來港定居十年,就讀中文學校,直至小五才有機會學習英文。升中後,她自覺英語程度不及其他同學,又不擅與人溝通,加上生活習慣的差異,令她一度感到自卑,將想當老師的夢想收藏在心底。
衝破障礙 追尋夢想
三年前,在親友介紹下,Nilam鼓起勇氣,參加由兒童發展基金資助,香港明愛籌辦的「關心‧愛心‧上進心 --- 奮進計劃」。
她初次與友師黃麗華見面時,感覺很陌生。「她的樣子有點兇,好像不太喜歡我,我擔心能不能與她相處。」
為了取得Nilam的信任,黃麗華主動提出到Nilam家中為她補習,藉此打破隔膜。除了協助克服學業上的困難,她還盡力為Nilam實現夢想,安排她到幼稚園實習一天,體驗教師的工作。
回想當天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到幼稚園去的情景,Nilam說:「我擔心小朋友會因為我的膚色不一樣而不喜歡我。」結果小朋友都很樂意親近這位大姐姐,令Nilam高興不已。
亦師亦友 感情日深
黃麗華常常勉勵Nilam多作嘗試,令她漸漸建立自信,亦開始儲蓄的習慣。參加兒童發展基金的兒童首兩年會訂下儲蓄目標,每月儲蓄最多2 0 0 元,同時由營辦計劃的非政府機構尋找商業機構或個人捐助,提供一比一的配對捐款。
政府亦為每位完成目標儲蓄計劃的兒童, 提供3,000 元的特別財政獎勵。在計劃的第三年, 參加的兒童可在營辦機構和友師的指導下, 運用存款。
今年暑假,Nilam將10,000元的積蓄部分用於第一次外遊,到南韓交流,餘下的款項則用來報讀校外英文班。她說:「將來要找份好工作,便要先學好英文。我會繼續儲蓄,作日後上大學用。」
Nilam感激友師黃麗華三年來一直鼓勵自己、照顧自己,數年下來,兩人感情日深,黃麗華亦笑言視Nilam為「半個女」。
輟學少年 重燃動力
「輟學、無業、迷惘、得過且過……。」趙善行這樣形容過去的自已。三年前,17歲的他經外展社工介紹,半推半就參加了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籌辦的「伴我創TEEN才」培育計劃。
當時擔任友師的鄭越相信,縱使起跑一刻落後於人,只要不放棄,在人生馬拉松中亦可跑出成績來。他以自己的奮鬥故事激勵同樣成長於單親家庭的善行。
鄭越定期與善行見面,一起參加活動,並經常交換對進修和工作的想法。鄭越得悉善行希望將來當會計師,便搜尋相關的進修課程供他參考,鼓勵他重拾學習動力。
善行看到鄭越和自己的家境相同,卻可以克服困難,努力做好每件事,令他相信自己也可做到。善行說:「我要為自己的將來努力,希望找到合適的工作,好好照顧年邁的祖母,報答的養育之恩。」
在友師支持下, 善行不再輕言放棄;這一年間,他重返校園,順利完成首年課程,下一目標是完成大學學業。
全新招募 讓愛延續
兒童發展基金至今資助40項計劃。社會福利署最近選出15 間非政府機構,營辦第四輪共21 項兒童發展基金計劃,藉著社會不同機構、團體的鼎力支持,義務友師的無私付出,為有需要的兒童燃點希望,鼓勵他們追尋夢想。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