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兩黨惡鬥害苦全球經濟 金融「去美國化」還需自身硬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1日 06:35
2013年10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兩黨終於打破僵局,暫時避過新一輪金融動盪。美國朝野只顧黨爭,自私自利不負責任,中國官方新華社上周發表英文評論,指出「世界也許是時候開始考慮建立一個『去美國化』的世界」。雖然此舉短期內難以成事,但全球經濟金融體系如何從美國單一霸權走向多元,確應逐漸提上議事日程。


美國近年經濟縱然不濟事,但仍是現實上的全球經濟龍頭,美國打噴嚏全球經濟會感冒,只是這種關係卻不被部分美國政客放在眼內。連日來的黨爭,朝野不單把美國社會民生視為賭注,實際是把全球經濟都當作籌碼。早就有分析指出,一旦美債違約,隨時會導致環球股匯市場大幅波動,全球經濟再度衰退,甚致觸發部分金融機構倒閉。美國政客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懸崖邊玩火,既自私自利,又不負責任。


只是,各國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縱有不滿,縱使知道美元與美國政客不可靠,亦不得不把資金投進美債市場,只因全球根本還未出現美元以外的儲備貨幣代替品。在這情况下,新華社10月13日發表的英文評論確實值得關注。


關鍵﹕建立與歐美匹敵經濟體

該文章指出,「被弄糊塗的世界,也許是時候開始考慮建立一個『去美國化』(de-Americanized)的世界」。文章表示,美國兩黨陷於對立僵局,令許多持有巨額美元資產的國家感到危險,這些國家不應再讓命運懸於自相矛盾的美國之手,應建立大小國家的重點利益都得到尊重和公平保護的新世界秩序。文章提倡為全球金融系統帶來實質改革,讓新興經濟體在國際金融體制增加話語權,呼籲創造全新國際儲備貨幣標準,防止華府內部爭鬥再波及外國經濟。


這篇文章引來外國媒體一陣緊張,事實上有關建議並非新鮮事,金融海嘯後,國際社會曾熱議是否要另建全球儲備貨幣,更曾出現新興經濟體應增加在國際金融體系話語權的要求,企圖挑戰美國的單一霸權,只是後來不了了之。目前全球還未出現可與美元抗衡的代替品,歐元區經濟同樣疲弱,不買美債,新興市場國家的資金便苦無出路,如中國就持有高達1.3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美國國債要是違約,中國也會「一身蟻」。


「去美國化」目前當然不可能成事,但不代表長遠而言沒有可為,把資金都投進美國人口袋,等於把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設法分散風險,自是當走的路。要做到這一長遠目標,不能一步登天,關鍵還是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實力能否持續穩定增長,金融業能否穩建發展及更形開放,盡早得到國際市場認受,建立一個真正能與歐美匹敵的新興經濟體。若中國經濟能持續穩定增長,金融體系穩健地對外開放,人民幣更國際化且得到國際認受,「去美國化」才不致流於紙上談兵。


在中國金融走向國際化這條路上,香港自然有其角色。香港金融基建早已與世界接軌,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點,香港自然是最佳選擇之一,中國企業要走向國際,外國資本要走進內地,香港也能肩負起橋樑之責。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底就任時曾表示,中共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同樣邏輯也能運用到金融體系。要在經濟上「去美國化」,全球新興經濟體也必須「打鐵還需自身硬」,積極推動金融改革,盡快與國際標準接軌,更加開放透明,否則容易流為空談。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