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銀爭推人幣高息產品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1日 21:35
2013年10月21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金管局上周與銀行公會代表團上京拜訪,向人民銀行爭取撤銷港人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的上限,獲人行「積極考慮」。有市場消息表示,撤銷兌換上限將很快成事。銀行界人士亦普遍認為,過去銀行在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設計上備受「2萬元」上限掣肘,一旦規限鬆綁,更多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將應運而生。預計回報比人民幣定期存款更高的結構性存款、點心債,將是鬆綁之後大賣的產品。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上周四對媒體表示,如果本港居民手頭沒有人民幣頭寸,「要每天2萬、2萬的去換,若要換50萬,就得二三十天,到時(產品)價錢也變了;比如想去買紙黃金、ETF那些產品,手頭沒有頭寸,對銀行和客戶都不方便。」對於人民幣兌換上限有望放寬,不少市民均表示歡迎。


高回報大額投資產品料受歡迎

現時市面上的人民幣投資產品選擇不多(見表),但回報普遍不俗。風險較低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每年回報可達5厘,但條件是人民幣持續升值;若人民幣貶值,投資者雖然不用蝕本,但就「冇息收」。另外,點心債的回報亦不錯,以新世界中國(0917)一年半後到期的債券為例,年息4厘,高於一般定存約2至3厘。


恒生銀行(0011)執行董事馮孝忠指出,一旦放寬「2萬元」規限,未來銀行還可推出更多銀碼較大的理財產品,例如外幣掛鈎產品等,日後客戶亦可購買以人民幣發行的新股。另外,一些批發性產品如點心債將更受歡迎,而A股ETF過去以港元計價部分流通性較高,相信日後人民幣部分的流通性亦可提高。


雙元貨幣存款 入場費逾百萬

星展財資市場部執行董事王良享表示,過往因為人民幣有兌換上限,一些結構性產品由於成本問題無法做。撤銷上限後,至少可以做兩類產品,一種是雙元貨幣存款(DCD),客戶用一種貨幣來投資(如美元),若掛鈎的第二種貨幣(如人民幣)兌第一種貨幣高於指定價,便可賺高息,但若跌穿指定價,便要以第二種貨幣接貨,王指這種產品入場費一般過百萬元。


另一種結構性產品是人民幣計價的股票掛鈎票據(ELN),王預計這兩類產品需求頗大,因為產品期限很短,一般為2周至3個月,流動性佳。


另陳德霖上周表示,除2萬元兌換上限可望撤銷外,其他本港居民的人民幣業務可維持不變。業界預料,港人每天最多可匯款8萬元至內地同名戶口的安排,仍會繼續。


明報記者 陳悅、李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