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俄另起爐灶 抗衡3大評級公司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3日 21:35
2013年10月23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債危機爆發後,標普、穆迪、惠譽三家歐美評級機構在環球金融市場中鼎立局面受質疑。由中國、俄羅斯、美國3家獨立評級機構聯合成立的世界信用評級集團,有意打破現有格局,正與世界各國評級機構簽訂伙伴合作計劃,公司高管對本報表示,5年後會在全球各大金融中心設點,並將人員規模由現時的6人擴至2000人。


2011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評級機構三巨頭對歐美主權國家的降級,造成全球性市場恐慌,至今令人心悸,其影響力可見一斑。今年6月,中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美國Egan-Jones Ratings和俄羅斯聯邦的RusRating合資成立世界信用評級集團(Universal Credit Rating Group),希望在現有主權評級體系下,增加非主權評級體系,形成主權與非主權雙評級體系並存、相互制衡評級風險的格局。


年底前向證監遞交申請

該公司總部設於香港,今天剛完成聘用4人核心管理團隊的首步工作,包括挖角了前惠譽國際高級董事兼亞洲結構性融資和擔保債權總監何昊洺作為集團首席分析師。首席戰略官祁卓偉(Gerard J Kay )說,公司年底前會向證監會遞交評級機構的10號牌申請,目前,正與世界各國評級機構進行合作洽談,將會引入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評級機構,計劃在未來2年,整個團隊由現時包括主席和行政總裁在內的6人,拓展至25至50人,5年後擴展至2000人,並在上海、新加坡、倫敦、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設點。


世界信用評級集團的董事長關建中亦為大公國際董事長,何昊洺表示,集團定位是非主權信用評級機構,由私營機構出資組建,不會代表任何國家或政治經濟集團利益,大公作為創始股東角色在於和其他評級機構進行策略合作,不會干預評級,其本人即將會組建全球分析團隊,主要進行國家主權、金融體系、企業和行業的評級,希望對全球信貸市場產生影響,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


學者:新機構帶宣傳平台性質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世評集團的背景難排除中國政府影子,而中國想擁有一個具世界影響力的評級機構仍時機未到,眼下看來,新機構仍帶宣傳平台的性質,與具備法律支持的評級三巨頭仍有相當差距。


明報記者 張聞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