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被捕記者陳永洲在看守所中承認收錢寫假新聞,事態至此可謂峰迴路轉。隨着更多資訊被披露,公眾不難看出,無論是《新快報》、長沙警方、中聯重科、三一重工,還是央視,都是浸淫在資本與權力的遊戲,各有各的硬傷。
事件伊始,長沙警方的跨省誘捕就備受質疑。昨日警方又將官方媒體請到看守所內,對尚未正式起訴的疑犯陳永洲詳細採訪,引起更大爭議。刑辯律師劉曉原指出,內地法律規定,疑犯在看守所羈押期間,除辦案人員、律師和家屬外,都不允許會見其他人員。劉說,陳沒有律師在場,採訪可能是被迫的,警方做法沒有法律依據,也不利於案件公平、公正的處理。
鏡頭影口供 或涉泄偵查機密
央視的做法也為眾詬病。資深傳媒人笑蜀稱,沒有律師抗辯,未經法庭確認,疑犯的供述都是可疑的,不能作為確定事實來報道。他說,央視這樣做是對嫌疑人新的構陷、新的迫害,更是典型的輿論審判。而央視鏡頭短暫停留在陳的口供上,透露出另外兩名記者姓名,更被指為涉嫌泄露偵查機密。與此同時,指摘陳永洲未有找中聯重科核實報道的央視,報道中也同樣未找《新快報》查詢。
「不經法庭 典型輿論審判」
獲得官方媒體和執法機關背書的「受害者」中聯重科,早已被網友調侃為「與警方聯合辦案」。長沙警方用於逮捕陳永洲的平治汽車,前天就被網友查出牌照號屬於中聯。昨日本報記者特此向中聯查詢,對方僅簡單回覆「收到查詢,但暫時沒有回應」,亦沒有表示否認。
《新快報》保持緘默
在事件中一直以言論自由之名疾呼「放人」的《新快報》,昨日保持其「不接受媒體採訪」的口徑,稱「如有聲明會在網上發布」,而至昨晚截稿時仍未見,其微博置頂的仍是23日呼籲放人的評論員文章。從「請放人」聲明發表首天開始,已有傳媒人提出,《新快報》在對待因實名舉報官員而被捕的記者劉虎不吭一聲,對涉及重大利益糾紛的陳永洲案卻振臂高呼,本身就已耐人尋味。
明報記者 麥俊
事件伊始,長沙警方的跨省誘捕就備受質疑。昨日警方又將官方媒體請到看守所內,對尚未正式起訴的疑犯陳永洲詳細採訪,引起更大爭議。刑辯律師劉曉原指出,內地法律規定,疑犯在看守所羈押期間,除辦案人員、律師和家屬外,都不允許會見其他人員。劉說,陳沒有律師在場,採訪可能是被迫的,警方做法沒有法律依據,也不利於案件公平、公正的處理。
鏡頭影口供 或涉泄偵查機密
央視的做法也為眾詬病。資深傳媒人笑蜀稱,沒有律師抗辯,未經法庭確認,疑犯的供述都是可疑的,不能作為確定事實來報道。他說,央視這樣做是對嫌疑人新的構陷、新的迫害,更是典型的輿論審判。而央視鏡頭短暫停留在陳的口供上,透露出另外兩名記者姓名,更被指為涉嫌泄露偵查機密。與此同時,指摘陳永洲未有找中聯重科核實報道的央視,報道中也同樣未找《新快報》查詢。
「不經法庭 典型輿論審判」
獲得官方媒體和執法機關背書的「受害者」中聯重科,早已被網友調侃為「與警方聯合辦案」。長沙警方用於逮捕陳永洲的平治汽車,前天就被網友查出牌照號屬於中聯。昨日本報記者特此向中聯查詢,對方僅簡單回覆「收到查詢,但暫時沒有回應」,亦沒有表示否認。
《新快報》保持緘默
在事件中一直以言論自由之名疾呼「放人」的《新快報》,昨日保持其「不接受媒體採訪」的口徑,稱「如有聲明會在網上發布」,而至昨晚截稿時仍未見,其微博置頂的仍是23日呼籲放人的評論員文章。從「請放人」聲明發表首天開始,已有傳媒人提出,《新快報》在對待因實名舉報官員而被捕的記者劉虎不吭一聲,對涉及重大利益糾紛的陳永洲案卻振臂高呼,本身就已耐人尋味。
明報記者 麥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