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個嬌,兩個妙,三個吃不消,四個斷擔挑」這支歌仔已無人再唱,政府正對本港家庭生育率太低而頭痛不已。40歲的理工大學講師楊太和丈夫則無懼斷擔挑,養育5個孩子,長子現已12歲,幼女3歲,一家七口樂也融融。楊太說,她們一家屬中產,養5個兒女每月支出逾10萬元,開支「難以想像」,自己12年來幾乎無為自己買過新衫。她說,若政府要提升生育率,首要改善教育資助和學位供應,避免出現「盲搶」學位。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日前宣布展開人口政策諮詢,指目前香港生育率只有1.3(每名婦女平均生1.3個小孩),屬偏低水平,政府考慮是否要有現金津貼和家庭友善政策,鼓勵年輕夫婦生育。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全港只有2.1萬個家庭有3名或以上的15歲以下子女,大家庭愈來愈少。
28歲首胎 隔兩年生一個
在理大任職健康學副學士講師的楊太,丈夫是玩具商人。楊太說,夫妻都是在大家庭成長,認為子女有較多兄弟姐妹扶持成長十分重要,因此婚後早計劃生4個。楊太在28歲誕下長子後,每隔約兩年誕下次女及兩名兒子,而最細的幼女亦已3歲,組織一個七口大家庭。
罵一個 另4個得教訓
楊太憶述,28歲生第一胎時毫無經驗,當時靠看書、聽長輩教導去照顧長子,很多情况不懂得處理,到兩年後誕下次女,壓力更大。不過,「生多幾個」也有「生多幾個」的好處,她笑言,「有兄弟姊妹的小孩,會較懂得與人溝通相處」,如昨日楊太出席愛嬰繽紛日活動,喜歡唱歌的幼女有機會上台表演,長子及二女便預先擔心妹妹落台後會哭,並提醒楊太。楊太說,當她罵其中一個孩子時,其餘4個都會得到教訓,因此生多個反而產生連帶效應,讓孩子們學習到相處及體諒。
丈夫經商 4子女讀直資校
不過養育5名子女花費實不少,楊太說,為了讓子女有較佳教育,長子、三子及四子分別讀男拔萃書院及附屬小學,次女則讀德望學校,全皆直資學校,加上每人學習一兩種課外活動,每月開支約要10萬元,就算是中產家庭也感吃力,甚至為自己買新衫也不捨得。
她認為,若政府要鼓勵生育,除現金津貼外,更要考慮改善教育,令家長放心小孩可在優良環境下長大,如現時幼稚園出現排隊搶位現象,反映家長想送子女到較好的學校,但好學校的學位卻不足夠,因此政府應先改善教育環境。
未棄全職 子女學互相照顧
除教育制度外,有家長擔心為照顧子女無法兼顧工作,楊太說,她28歲時在理大任兼職教師,其後於2010年轉為全職講師,雖然家裏有傭人,但她仍會每天中午回家照顧幼女,讓幼女午睡後才回校工作,直至哥哥姊姊們都放學回家,便互相照顧,讓楊太仍能應付全職工作。她說,每星期工作5至6日,在家還要準備教材,根本無法仔細照顧孩子的功課,因此只好讓他們自己溫習,「幸好他們很生性」。
明報記者 姚文基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