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商購牛場爭供港 不怕變王維基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7日 22:35
2013年10月27日 2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開放活牛市場尚未落實,有港人已北上投資供港澳活牛飼養場,準備爭取活牛供港代理權,把內蒙古的牛在廣東「養肥」後供港,預計香港牛價可因此下跌一成。香港農聯有限公司目前已投資300餘萬元於供港牛場,預計再投入4000萬元,注資內蒙古牛場及在廣東興建更大規模飼養場,公司主席陳建業認為,香港牛肉市場擴展空間很大,不擔心成為「第二個王維基」,投資之後不獲政府認可。


投資料增至4000萬

廣東共3個港澳活牛註冊飼養場,農聯公司今年9月收購了其中的廣利供港澳牛場,本月開始供牛予澳門,每月供應量約50隻牛,約佔澳門市場三成。現時內地供港代理權由五豐行獨市,若想供應活牛至港,一定要與五豐行合作,陳建業說,未與五豐行接洽,但公司會爭取供港代理權,恐五豐行視其為競爭對手,未必有合作機會。


業界多次要求政府開放活牛市場,陳建業表示,年初曾透過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與國家商務部接觸,表示有意代理,對方答覆正積極研究開放市場。他指出,開放活牛市場為人心所向,未聽聞有行家競爭,故有信心可取得代理資格,他打算一旦事成,初期每日供港20隻牛,之後逐步擴大規模,預計香港牛價可下調一成。


陳又說,牛場會打破以往廣東牛場「中轉站」模式,成為「育肥場」,廣東其餘兩供港牛場,活牛多由北方來粵,停留一兩日之後供港,幾日車程會令牛減重10%至12%,且大雪封路或交通擠塞時,活牛運送困難,會導致供應量及價格波動。農聯公司計劃在內蒙古購買每隻近400公斤的牛,在廣東飼養3個月至600公斤再供港,陳建業指出,此模式可恢復活牛在運輸過程中的體重損耗,降低成本,時間方面亦較有彈性,可避免因交通狀况引起的供貨數量不穩定。


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上月稱,商務部已同意就活牛供港問題,與當局成立工作小組,了解開放活牛市場需要採取的措施。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