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額趨緊 港學前教育需投資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9日 06:35
2013年10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近月最令人關心的教育新聞,可算是北區幼稚園的報名情况。眾多父母不惜日曬雨淋,在心儀的幼稚園門外,通宵輪候排隊,務求為子女求得一個入學的機會。有的甚至其實只是「買保險」,漁翁撒網,提高勝率。儘管當局多次表明學額足夠,很多家長還是「寧濫莫缺」,相信自己的行動才最實際。為人父母者,其實都只是想子女前途更光明。


隨着近年本地幼兒出生數量逐步回升,再加上龍年效應,明年的幼稚園學額應該更見緊張。眾多學前班(Pre-nursery)、Playgroup、幼稚園面試補習班應運而生。可見社會上不少有心人,早已捕捉這人口趨勢的機遇,投入幼年教育的市場。


上星期四,由教育局轄下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舉辦、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協辦的「幼稚園教育國際論壇」於香港大學舉行,邀請了多位國際專家,分享學術研究成果及國際實踐經驗。


很多人都知道,兒童腦部發育對學習有莫大關係。英國牛津大學教育學系、專研教育心理學的Professor Kathy Sylva提出學理實證,指出腦部的突觸,即兩個神經原的相接處,於兩歲前會急速發展。神經組織愈發展,代表腦部處理信息的速度愈快,學習能力愈高。因此3、4歲前的確是學習語言(特別是非母語)的黃金時間。如果過了黃金期才學習外語,效率減低,事倍功半。在電視上經常看見局長議員等,發表英語演說時「不是太流暢」,可能正是少時年紀稍長後才學外語之故。


港幼兒教育投資 落後英國瑞典

來自法國的顧問John Bennett博士亦提出論據指出,無論對政府還是社會整體而言,投資學前教育的效益將遠遠大於其成本。可是相對其他先進國家,香港的投入尚有一段距離。例如香港在幼兒教育的投資只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0.14%,而英國比例是0.7%,瑞典則是0.5%。政府顯然知道要投入更多資源在學前教育上。


應直接資助幼師進修

然而,我們相信,自由市場會讓最佳的服務機構提供相對最優質的幼童教育。政府只須提供恰當「品質檢察」,讓更多有心、有能力的私營教育機構去替我們的未來社會的主人服務,方為正道。


當然,要提供優質的教育,優良的師資不可或缺。根據韓國專家Mugyeong Moon博士所說,要栽培優質的師資人才,必須有3個元素:足夠的職前培訓、完備的持續進修系統、良好的工作環境。政府除了持續促進幼師專業資格的認受外,我相信直接資助所有全職從事幼兒教育的老師(不論是在私營還是公營教育機構工作)持續進修,是合理且有效的做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乃社稷大事。我相信無論政府、老師、家長,以至商界,都應攜手合作,為社會的未來出一分力。


莫冠業

GNEC投資管理info@gnec.net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