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近一周來台灣媒體的焦點,充斥不斷引爆的食品安全議題,較之前塑化劑、毒澱粉更離譜的是,幾乎沒有一人敢自稱從未吃過毒食品,因為人幾乎不可能不吃「油」,這些品牌食油市佔率極高,時間跨度又長,所以人人自危,難以置身事外。
毒油事件成島內焦點
有趣的是,媒體雖瘋炒,但消費者的反應似乎冷靜得多;激動的人,頂多在背後罵一罵黑心商人,既沒上街頭,也沒丟鞋子,毒油老闆的所受的待遇比起馬英九總統好像還好些。
然而,台灣人的憤怒和沮喪還是強烈的。憤怒的是,怎麼有人能黑心至此,為牟厚利而失德,而政府的種種機制竟然都失靈,公信力陪葬而消費者不知何從,徒嘆:又來了!沮喪的是,台灣今後尚有什麼面目自詡為美食之地,這些美味背後是「毒」、是「假」,還有什麼立場譏笑大陸的食品安全而沾沾自喜?一時之間,台灣人真的覺得自己就是「中國人」,至少在一起進食有毒食物這碼事兒上,已再無分兩岸!
台灣人根本不諳佔中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擁抱台獨,禍亂香港的升級版〉,指控香港部分佔領中環行動團體來台拜會施明德和邀林濁水等赴港演講,就是港獨、台獨的合流。
看來,香港建制派和親北京官媒對港台交流太有信心;台灣人根本不了解香港,眼下多數台灣人每天看的媒體是瘋狂追炒毒、假油案,對佔中行動沒有幾人說得出所以,至於個別人物的交流和演講,就能上綱到「合流」,只能說是北京和建制派的杞人憂天,談不上有具體證據。
我們無從得知北京對兩岸三地這樣的日趨「融合」有何感受;毒油事件雖是典型島內事務,但大陸食安向來被台灣比對而後者自認有優勢;現在,崩盤瓦解後的食安信心,北京會不會認為:兩岸愈來愈像?
北京應自信勿反應過度
至於港獨台獨合流就更搞笑了;在台灣「台獨」已沒有什麼市場,竟還能在官媒紙面上「外銷出口」到香港,事實上,林濁水雖是所謂台獨「理論大師」,但卻是民進黨內對陳水扁批判最力,對黨中央迄今不與阿扁切割最不滿的人;而施明德更不用說了,他從民進黨主席到抗議陳水扁的數十萬紅衫軍的總指揮,再到直言批馬,根本很難將他定位,也很難再將他與「台獨」畫上等號。
北京官媒如果將凡香港內部對中央有異見者,就送一頂「獨」帽子而打擊之,這是欲加之罪;對兩岸三地的民間交流(施、林都無官職)難道不該樂見其成?要說幾個人的言論就能推波助瀾掀起「港獨」,是否太沒自信。
總之,該交流的是觀點、是思想、是兩岸三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該唾棄的是唯利是圖商人的黑心毒肝。北京要有信心,不必反應過度,至少兩岸同文同種,水乳交融,已經被那些壞蛋奸商再一次證明!
作者簡介﹕台灣資深傳媒人
毒油事件成島內焦點
有趣的是,媒體雖瘋炒,但消費者的反應似乎冷靜得多;激動的人,頂多在背後罵一罵黑心商人,既沒上街頭,也沒丟鞋子,毒油老闆的所受的待遇比起馬英九總統好像還好些。
然而,台灣人的憤怒和沮喪還是強烈的。憤怒的是,怎麼有人能黑心至此,為牟厚利而失德,而政府的種種機制竟然都失靈,公信力陪葬而消費者不知何從,徒嘆:又來了!沮喪的是,台灣今後尚有什麼面目自詡為美食之地,這些美味背後是「毒」、是「假」,還有什麼立場譏笑大陸的食品安全而沾沾自喜?一時之間,台灣人真的覺得自己就是「中國人」,至少在一起進食有毒食物這碼事兒上,已再無分兩岸!
台灣人根本不諳佔中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擁抱台獨,禍亂香港的升級版〉,指控香港部分佔領中環行動團體來台拜會施明德和邀林濁水等赴港演講,就是港獨、台獨的合流。
看來,香港建制派和親北京官媒對港台交流太有信心;台灣人根本不了解香港,眼下多數台灣人每天看的媒體是瘋狂追炒毒、假油案,對佔中行動沒有幾人說得出所以,至於個別人物的交流和演講,就能上綱到「合流」,只能說是北京和建制派的杞人憂天,談不上有具體證據。
我們無從得知北京對兩岸三地這樣的日趨「融合」有何感受;毒油事件雖是典型島內事務,但大陸食安向來被台灣比對而後者自認有優勢;現在,崩盤瓦解後的食安信心,北京會不會認為:兩岸愈來愈像?
北京應自信勿反應過度
至於港獨台獨合流就更搞笑了;在台灣「台獨」已沒有什麼市場,竟還能在官媒紙面上「外銷出口」到香港,事實上,林濁水雖是所謂台獨「理論大師」,但卻是民進黨內對陳水扁批判最力,對黨中央迄今不與阿扁切割最不滿的人;而施明德更不用說了,他從民進黨主席到抗議陳水扁的數十萬紅衫軍的總指揮,再到直言批馬,根本很難將他定位,也很難再將他與「台獨」畫上等號。
北京官媒如果將凡香港內部對中央有異見者,就送一頂「獨」帽子而打擊之,這是欲加之罪;對兩岸三地的民間交流(施、林都無官職)難道不該樂見其成?要說幾個人的言論就能推波助瀾掀起「港獨」,是否太沒自信。
總之,該交流的是觀點、是思想、是兩岸三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該唾棄的是唯利是圖商人的黑心毒肝。北京要有信心,不必反應過度,至少兩岸同文同種,水乳交融,已經被那些壞蛋奸商再一次證明!
作者簡介﹕台灣資深傳媒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