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嚷頭痛,就是人口老化問題。無獨有偶,內地也為這事頭痛不已。目前這病說輕不輕、說重不重,但前景難測,經常發作。
香港的病源是年輕人晚婚晚育,以至不肯生育;在中國則是受限於計劃生育、一孩政策。病源不同,頭痛一樣。問題的關鍵是能不能治?怎樣治?
大膽揣測,這病在中國內地倒是較易醫治,但若諱病忌醫,就難說了。
一孩政策是造成內地人口急劇老化的根源,但就是不肯探源治病,根本原因是存在眾多思想誤區。
計劃生育的種種誤區
一、計劃生育絕對正確?計劃生育古希臘早已推行。本來古希臘和中國一樣,《伊翁》主人公誇耀說:「我原有適量的財產,過着多子多福的生活。」但到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兩師徒時代,柏拉圖提出要「限制人口數量」,亞里士多德聲稱「一個城邦的最佳人口數量,就是人們在其中能有自給自足的舒適生活並且易於監視的最大人口數量」。
二、優生好嗎?出於對人口數量的恐懼,古希臘非常注重人口的質量,柏拉圖提出「優生學」。斯巴達的嬰兒一出生就由長老檢查,不強壯的棄屍荒野。結果是「優生」的古希臘亡於低質素的希洛人,縱慾的古羅馬亡於不肯生育。
三、少生即優生、多生即劣生?《三字經》固然有孟母教子、少生成才的例子,也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老布殊五子女均成才;低質素的祖先卻生出愛因斯坦。
四、放開生育人口暴增?《紅樓夢》中的賈府,是絕對有條件,亦是非常渴望人丁繁盛的。但中秋團聚、闔家賞月,也只坐了半桌人,以致賈母哀嘆:究竟咱們的人也甚少。再看中國現代最著名的兩個家族:蔣介石、毛澤東。從兩人有生育能力起至今有100年吧,照計應有六代人翻幾番的人口,事實是這樣嗎?
所以,計劃生育、一孩政策是「不可為而為之」的權宜之計,一有轉機要趕快棄之如敝屣,讓人口回歸理性的自然發展,否則後果堪虞。
須入口2500萬過埠新娘
據聞當年鄧小平給國家科委主任的理論——中國什麼時候人口20億,什麼時候又30億、50億的「科學計算」蒙昏了——才批准強推一孩政策。他暮年也發現老人化社會的危險,並承認可能被誤導。現實是2500萬中國男子將沒有配偶,強推一孩政策所減少的人口很快將被過埠新娘填充,內地的南亞裔和黑人偷渡客逾40萬。既可容納這些人,何不放鬆一孩政策。
人口學是大學科,意見不一,非1000字文章講得明,當作拋磚引玉吧!
作者是《鏡報》月刊副總編輯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