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國際智庫組織The Fraser Institute評論香港雖然在全球的整體自由經濟排名仍處第一位,但部分評分卻面對排第二位的新加坡進逼,當中包括「法制與產權保障」的評分,便有可能因香港政府推出的「辣招」而失分。到了本星期世界銀行發表的《2014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更直指香港打壓樓市的一系列包括買家印花稅和雙額印等辣招措施,將會影響香港的營商評分。
如大家看一看世銀的報告,確有驚心動魄之處。報告指在全球最適宜營商的國家及地區當中,新加坡繼續排首位,本港則排第二,是連續8年由新加坡及本港包辦首兩位。不過報告指本港在「註冊財產」一項的排名僅為第89位,較去年大幅下跌29位!本港實施「雙倍印花稅」等樓市調控措施,企業財產轉讓成本因此增加,是該項排名下降的原因之一。
政府政策失當 可損競爭力
筆者看罷上述評論,不期然想起在辣招出台後,早前宏利保險在觀塘購入全幢商廈作香港旗艦營運物業,竟要付稅高達3億多元,難道這仍不影響外資在香港的營商興趣?
一個地方的樓價,與其經濟表現息息相關,如香港的競爭力和營商環境再因政府的失當政策或新稅受損,等同自毀長城,則市民的買樓能力也必轉弱,更何况香港的住宅供應在增加之中,所謂正此消彼長(需求轉弱、供應增加),樓市前景怎會樂觀?
事實上,政府上周公布的房屋供應數字,便指出香港未來3至4年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為7年來新高,達到7.2萬個單位(圖1),根據國際物業顧問高緯環球研究部的統計,政府通過招標賣地而可興建的住宅單位數目,也是愈來愈多(圖2),則潛在供應勢將進一步增加。
福利主義下 港易變希臘
另外,巴克萊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家庭收入的增長在轉弱,在2012年時,居住在私人住宅的家庭收入中位數,不同季度的按年增長率介乎8%至15%,自然可支撐樓價高企,在截至今年第二季,有關增長率已跌至零(圖3)!樓市明顯發出警號。
然而,對於一些民粹政客而言,他們似乎只想政府派福利,至於錢從何來,則只會條件反射式去向富人加稅。工黨李卓人及街工一批立法會議員,日前便向政府提出去開徵股息稅和累進利得稅,先不說這些稅項可能會進一步削弱香港的競爭力和影響香港擁有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如政府真的聽其所言,那些已不能靠買樓養老的一輩,就連買高息股,靠食息來過活的退休族也將受打擊。
對此,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立刻傳來了一封電郵,表達他對有關建議的不滿:「日前,以李卓人為首的工黨及街工5名立法會議員,要求特區政府開徵『大額』股息稅(這批人也在不同場合提倡資產增值稅)。……」
政客籲徵股息稅 養老更艱難
「所謂大額,不過是每年收入25萬股息,他們以目前平均股息2.5厘計算,即擁有約1000萬元股票的人便要交稅。先別說庫房已經水浸多年的特區政府,還有什麼理由加稅,1000萬是什麼?不過是太古城一個非常普通單位的價錢。……印花稅已經把香港人買樓收租養老的路封殺了,現在李卓人、何秀蘭等人竟然連買股食息的路都想打斷,我們不買樓收租不買股票食息靠自己養老,難道靠他們引入希臘模式的養老制度打救?……」
「有錢是錯嗎?QE年代,先別說擁有1000萬資產是否有錢,我們年輕時努力工作,有了積蓄,投資養老,就算變成了巴菲特,我們沒有欠了誰,政治演員有什麼權打我們荷包?世上有值得幫的人,我們自然會捐錢給不同的志願機構,各位投資發達的兄弟姐妹,絕不要有他們這種歪理迷惑,以為有錢是一種罪惡,要給政府抽稅贖罪。不!我認識絕大多數的有錢人,是因為他們擁有正面、勤奮、有原則、守信這些美德而置富,抽股息稅懲罰這批人是沒有道理的。……」
「再者,以那些政客的本事,當然只可以賺取每年2.5厘的可恥股息。不才如王弼,2008年金融海嘯前買入新華文軒(0811),入貨價已經記不清了,大概是2元左右,海嘯價曾跌到1元左右,不過因派息吸引,所以長揸到2012年,五年間平均年息0.3元,單是股息已經是年息15厘,更不要說其後我在4.25元沽出,再於2013年中3.75元買回的資產增值回報。只要閣下有王弼這非常一般的本事,只不過170萬元的資產,因收息每年超過25萬,已經跌入這批政客為閣下設立的稅網。170萬是什麼?在港島買個車位也『掹掹』緊!……」
「別要說我事後孔明,現在許多公路股,合和公路(0737)、安徽皖通(0995)、浙江滬杭甬(0576)、江蘇寧滬(0177)等,目前年息分別是9.6厘、5.7厘、5.4厘和4.8厘,我於2012年初一口氣買入,當時年息更高,現在我還持有合和公路和安徽皖通。1000萬才拿得年息25萬,難怪有一些人一生只可以當個立法會議員!」
事實上,王弼近年在物業及股市的投資成績相當不俗,如大家想聽聽他的投資意見,可參加《明報》下周四(11月7日)舉辦的投資研討會,而同場還會有筆者主講「樓市醒目資金的流向與啟示」,以及由恒生投資服務首席分析員溫灼培主講「環球經濟新形勢」。有興趣讀者,可登入以下網址報名﹕http://mpfinance.com/property1107.htm。由於場地有限,現只餘約20個名額,報名從速。
撰文﹕陸振球
如大家看一看世銀的報告,確有驚心動魄之處。報告指在全球最適宜營商的國家及地區當中,新加坡繼續排首位,本港則排第二,是連續8年由新加坡及本港包辦首兩位。不過報告指本港在「註冊財產」一項的排名僅為第89位,較去年大幅下跌29位!本港實施「雙倍印花稅」等樓市調控措施,企業財產轉讓成本因此增加,是該項排名下降的原因之一。
政府政策失當 可損競爭力
筆者看罷上述評論,不期然想起在辣招出台後,早前宏利保險在觀塘購入全幢商廈作香港旗艦營運物業,竟要付稅高達3億多元,難道這仍不影響外資在香港的營商興趣?
一個地方的樓價,與其經濟表現息息相關,如香港的競爭力和營商環境再因政府的失當政策或新稅受損,等同自毀長城,則市民的買樓能力也必轉弱,更何况香港的住宅供應在增加之中,所謂正此消彼長(需求轉弱、供應增加),樓市前景怎會樂觀?
事實上,政府上周公布的房屋供應數字,便指出香港未來3至4年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為7年來新高,達到7.2萬個單位(圖1),根據國際物業顧問高緯環球研究部的統計,政府通過招標賣地而可興建的住宅單位數目,也是愈來愈多(圖2),則潛在供應勢將進一步增加。
福利主義下 港易變希臘
另外,巴克萊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家庭收入的增長在轉弱,在2012年時,居住在私人住宅的家庭收入中位數,不同季度的按年增長率介乎8%至15%,自然可支撐樓價高企,在截至今年第二季,有關增長率已跌至零(圖3)!樓市明顯發出警號。
然而,對於一些民粹政客而言,他們似乎只想政府派福利,至於錢從何來,則只會條件反射式去向富人加稅。工黨李卓人及街工一批立法會議員,日前便向政府提出去開徵股息稅和累進利得稅,先不說這些稅項可能會進一步削弱香港的競爭力和影響香港擁有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如政府真的聽其所言,那些已不能靠買樓養老的一輩,就連買高息股,靠食息來過活的退休族也將受打擊。
對此,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王弼立刻傳來了一封電郵,表達他對有關建議的不滿:「日前,以李卓人為首的工黨及街工5名立法會議員,要求特區政府開徵『大額』股息稅(這批人也在不同場合提倡資產增值稅)。……」
政客籲徵股息稅 養老更艱難
「所謂大額,不過是每年收入25萬股息,他們以目前平均股息2.5厘計算,即擁有約1000萬元股票的人便要交稅。先別說庫房已經水浸多年的特區政府,還有什麼理由加稅,1000萬是什麼?不過是太古城一個非常普通單位的價錢。……印花稅已經把香港人買樓收租養老的路封殺了,現在李卓人、何秀蘭等人竟然連買股食息的路都想打斷,我們不買樓收租不買股票食息靠自己養老,難道靠他們引入希臘模式的養老制度打救?……」
「有錢是錯嗎?QE年代,先別說擁有1000萬資產是否有錢,我們年輕時努力工作,有了積蓄,投資養老,就算變成了巴菲特,我們沒有欠了誰,政治演員有什麼權打我們荷包?世上有值得幫的人,我們自然會捐錢給不同的志願機構,各位投資發達的兄弟姐妹,絕不要有他們這種歪理迷惑,以為有錢是一種罪惡,要給政府抽稅贖罪。不!我認識絕大多數的有錢人,是因為他們擁有正面、勤奮、有原則、守信這些美德而置富,抽股息稅懲罰這批人是沒有道理的。……」
「再者,以那些政客的本事,當然只可以賺取每年2.5厘的可恥股息。不才如王弼,2008年金融海嘯前買入新華文軒(0811),入貨價已經記不清了,大概是2元左右,海嘯價曾跌到1元左右,不過因派息吸引,所以長揸到2012年,五年間平均年息0.3元,單是股息已經是年息15厘,更不要說其後我在4.25元沽出,再於2013年中3.75元買回的資產增值回報。只要閣下有王弼這非常一般的本事,只不過170萬元的資產,因收息每年超過25萬,已經跌入這批政客為閣下設立的稅網。170萬是什麼?在港島買個車位也『掹掹』緊!……」
「別要說我事後孔明,現在許多公路股,合和公路(0737)、安徽皖通(0995)、浙江滬杭甬(0576)、江蘇寧滬(0177)等,目前年息分別是9.6厘、5.7厘、5.4厘和4.8厘,我於2012年初一口氣買入,當時年息更高,現在我還持有合和公路和安徽皖通。1000萬才拿得年息25萬,難怪有一些人一生只可以當個立法會議員!」
事實上,王弼近年在物業及股市的投資成績相當不俗,如大家想聽聽他的投資意見,可參加《明報》下周四(11月7日)舉辦的投資研討會,而同場還會有筆者主講「樓市醒目資金的流向與啟示」,以及由恒生投資服務首席分析員溫灼培主講「環球經濟新形勢」。有興趣讀者,可登入以下網址報名﹕http://mpfinance.com/property1107.htm。由於場地有限,現只餘約20個名額,報名從速。
撰文﹕陸振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