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振經濟壓倒環保 格陵蘭採礦解禁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26日 06:35
2013年10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北冰洋格陵蘭為了促進經濟和拓展發展潛能,批出歷來最大筆的23億美元(178億港元)鐵礦合約予一家英國公司,格陵蘭議會還撤銷25年禁令,通過開放中國等海外投資者開採鈾、稀土等輻射物料。有環保人士警告,所得利益可能無法彌補礦場對環境造成的傷害。


批最大鐵礦合約 准採輻射物料

格陵蘭議會周四經激烈爭辯,以15對14票撤銷輻射性礦物開採禁令,容許外國投資者開採。總理哈蒙德(Aleqa Hammond)說:「我們的經濟停滯不前,失業和生活開支愈來愈高,我們活不下去了。」格陵蘭同日亦批出當地歷來最大採礦合約。倫敦礦業公司(London Mining)獲得「百分百」開採首府(努克)以外150公里的「伊蘇奧」(Isua)項目鐵礦牀經營權,為期30年,預計投產後可每年生產1500萬噸「極優質鐵精礦」,通過專用的深水港外銷。


工業及礦產部部長基爾克高(Jens-Erik Kirkegaard)說:「這確是格陵蘭一個歷史性時刻。此本土迄今最大宗的商業項目,將促進就業和財政收入。在執政社會民主黨承諾下,吸引外資助開發格陵蘭資源。」


這個北冰洋海島雖然石油、礦物等資源豐富,惟向來依賴捕魚和宗主國丹麥政府的補貼,單是後者便約佔全島經濟三分二。政府希望礦業能振興經濟,擺脫依靠宗主國,令格陵蘭繼2009年獲得半自治權後,進一步邁向獨立。澳洲財團擁有的格陵蘭礦產能源公司便估計,其勘探中的稀土礦每年能提取多達4萬噸稀土,為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礦牀。


望經濟獨立 擺脫依賴丹麥

不過,丹麥外貿部長海克魯普(Nick Haekkerup)昨表明,格陵蘭不能私自決定出售所發現的稀土、鈾元素等礦物,因為丹麥仍支配着當地的保安與外交政策。


全球48個非政府組織組成的大聯盟警告,礦場,尤其是具輻射的礦物開採,將破壞該北極地區的原始生態系統。環保人士希望可獲有關方面保證,採礦不致造成環境嚴重破壞,例如要求礦場採用水力而非柴油發電,並保障妥善處理物流大幅增加後的運輸系統。


當地人憂華工湧入爭飯碗

此外,當地人擔心,投資公司引入3000名以中國勞工為主的外勞,跟當地人爭飯碗。格陵蘭人口僅5.6萬,涉及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倫敦礦業公司開採項目料引入外勞,負責興建、營運礦場與相關基建。倫敦礦業公司曾表示,中資建築公司參與預計能節省巨額成本。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