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爸媽想小朋友學業成績好,未必一定要逼他們「死讀書」,英國一項新研究發現,讓他們有足夠時間做運動,反而有助他們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有關研究由英國鄧迪大學等機構在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表,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4000多名「90後」的學生,考察了他們在11歲時的體育運動習慣,以及在11歲、13歲和16歲時的英語、數學和自然科學等學科成績,此外還綜合考量了他們的出生體重、母親分娩年齡及吸煙習慣、社會經濟因素等可能影響學習成績的其他要素。
每日運動1小時 成績高一等級
結果發現,孩子平均的運動量與學習成績明顯相關。男孩11歲時每天運動時間增加17分鐘,女孩增加13分鐘,均能有助提高學習成績。如果堅持每天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運動,他們的學習成績可提高一個等級,如從C提升至B。研究人員亦表示,運動對提高女孩的自然科學成績尤為明顯。
之前有研究發現,身體健康程度與記憶力、專注力等決定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有密切關係,而適度的體育運動則能對大腦產生有益的刺激作用,使大腦更加活躍。研究人員說,如今少年兒童愈來愈不好動,這項研究再次證實了運動的重要,政府和學校應考慮適當增加體育課時、鼓勵學生騎單車或步行上學。
資料來源﹕新華社
編輯:胡可欣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