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無綫電視綜藝節目《東張西望》,內容涉及免費電視發牌風波,而調子為政府護航,基於今次發牌結果對無綫和亞視有利,而無綫曾經提出司法覆核阻撓發牌,因此,無綫在此事有角色和利益衝突,甚為明顯;到昨晚已有逾2萬名市民向通訊事務管理局投訴,認為有關節目內容偏頗、不持平和公器私用。免費電視受廣播條例監管,社會公衆對其不偏不倚的要求,較其他媒體更高,無綫今次做法,有走法律罅偏離應有角色要求之嫌,通訊局應嚴肅處理,以防大氣電波被濫用,導致公信系統崩潰,使社會付出沉重代價。
《東張西望》援引數據錯誤
誤導觀眾
《東張西望》的題材,一般而言是娛圈藝人動態等軟性輕鬆話題,與發牌這類門檻高、較艱澀的議題,本來就格格不入,發牌爭議放在新聞時事節目才恰當。這輯節目,在行政會議發牌決定備受質疑之際,為政府辯解,而所援引論據資料,與近日所謂「權威人士」四處放料的調子相若。因此,有學者質疑無綫此舉走法律罅,意圖避開監管。根據廣播條例,對新聞時事節目有客觀、公正、持平等要求,若偏離了相關守則,電視台會受到懲處。無綫現在的做法,若通訊局追究,相信會以綜藝節目為抗辯理由。
事實上,無綫已經辯解說《東張西望》節目內容通常包括時事及娛樂新聞,嚴格遵守有關法例、電視業務守則和指引的要求,云云。無綫有權這樣說,不過,關鍵應該在內容,這輯節目從題材、製作,都與新聞時事節目無異,但是角度單一、論據偏頗,完全不符合客觀持平的要求,而無綫在發牌風波有角色和利益衝突,所以,這樣的節目內容,顯示無綫有公器私用之嫌。
另外,《東張西望》這輯節目內容,犯了一個嚴重錯誤。節目以圖文並茂方式比較3個申請牌照機構的財力,指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淨資產值為33億元,香港電視娛樂所屬的電訊盈科資產為79億元,奇妙電視所屬九倉集團淨資產值為2716億元,這樣的比較,予人的印象是王維基的公司財力最薄弱,長遠可持續經營實力最差。其實,九倉和電盈資產再豐厚,會否悉數投資免費電視,已是問題;另外,奇妙電視的母公司有線寬頻是獨立上市公司,據知港府委託的顧問公司做的報告,在談及申請機構及控股公司的財力時,不會觸及九倉集團的資產,只會提到有線寬頻的淨資產值,當時約為11.7億元,只及王維基公司淨資產值約三分之一。因此,若以淨資產值論實力高低,排第3的應該是奇妙電視而非香港電視。
無綫曾經為了阻撓發牌,申請司法覆核,與政府打官司,理應對申請機構的財力評估基準,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但是《東張西望》卻出現如此顯著錯誤,而客觀上起到誤導效果,則這樣的錯誤是刻意為之抑或無心之失?通訊局調查時要深入了解,若屬刻意為之,必須加倍懲處。
公信系統若崩解
香港須付出沉重代價
近年,電視台和電台一些節目不時被投訴,廣管局和現在改稱通訊局的監管機構,即使裁定投訴成立,但是懲罰輕微,阻嚇作用不大。例如去年《ATV焦點》抹黑污衊學民思潮,共有逾4萬宗投訴,但是當局僅警告了事;另外,王征以投資者身分介入亞視管理,甚而控制日常運作,違例性質極其嚴重,結果僅罰亞視100萬元和王征的代理人盛品儒須離職,電視台每日營運費用動輒100萬元,區區100萬元罰款,實在微不足道。無綫和亞視本月底之前要提交續牌申請,政府應趁此機會研議加強罰則,改變電視業務守則形同一紙虛文的狀態,使經營者不敢再輕視相關規定。
免費電視台使用大氣電波,在衆多傳媒之中,滲透率最高,因此,電視台保持中立、客觀、持平的角色,甚為重要;另外,電視台是構建整體社會公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公信力之有生命,在於中立客觀持平,若電視台背離了應有角色,淪為官方喉舌,它就失去公信力。內地官媒在民衆心目中的可信度,就是一面鏡子。過去,本港兩家免費電視台都嚴守公信底線,隨着亞視異化之後,今次《東張西望》事件,使人看到無綫也有「淪陷」之勢。不知道傳媒經營者有什麼盤算,但是若香港出現權力當局、財團、放棄原則的傳媒工作者結合的局面,將是十分愚蠢的事,因為傳媒作為第四權對權力當局的制衡,會因此失去能量和力量,香港社會為此要付出沉重代價。
今次發牌風波,隱約看到權力當局為求達到目的,操弄權力;對事態心知肚明的人(例如行會成員),則任由不公平、不公正、不公義的事發生,形同幫兇;一些立法會議員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醜態,使人齒冷又憤怒;至於供政府驅使,罔顧是非黑白的傳媒,則使人慨嘆。可以說,此事暴露出來的魑魅魍魎,頓時使香港陌生起來,若這樣的組合持續運作下去,香港前景堪虞。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東張西望》援引數據錯誤
誤導觀眾
《東張西望》的題材,一般而言是娛圈藝人動態等軟性輕鬆話題,與發牌這類門檻高、較艱澀的議題,本來就格格不入,發牌爭議放在新聞時事節目才恰當。這輯節目,在行政會議發牌決定備受質疑之際,為政府辯解,而所援引論據資料,與近日所謂「權威人士」四處放料的調子相若。因此,有學者質疑無綫此舉走法律罅,意圖避開監管。根據廣播條例,對新聞時事節目有客觀、公正、持平等要求,若偏離了相關守則,電視台會受到懲處。無綫現在的做法,若通訊局追究,相信會以綜藝節目為抗辯理由。
事實上,無綫已經辯解說《東張西望》節目內容通常包括時事及娛樂新聞,嚴格遵守有關法例、電視業務守則和指引的要求,云云。無綫有權這樣說,不過,關鍵應該在內容,這輯節目從題材、製作,都與新聞時事節目無異,但是角度單一、論據偏頗,完全不符合客觀持平的要求,而無綫在發牌風波有角色和利益衝突,所以,這樣的節目內容,顯示無綫有公器私用之嫌。
另外,《東張西望》這輯節目內容,犯了一個嚴重錯誤。節目以圖文並茂方式比較3個申請牌照機構的財力,指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淨資產值為33億元,香港電視娛樂所屬的電訊盈科資產為79億元,奇妙電視所屬九倉集團淨資產值為2716億元,這樣的比較,予人的印象是王維基的公司財力最薄弱,長遠可持續經營實力最差。其實,九倉和電盈資產再豐厚,會否悉數投資免費電視,已是問題;另外,奇妙電視的母公司有線寬頻是獨立上市公司,據知港府委託的顧問公司做的報告,在談及申請機構及控股公司的財力時,不會觸及九倉集團的資產,只會提到有線寬頻的淨資產值,當時約為11.7億元,只及王維基公司淨資產值約三分之一。因此,若以淨資產值論實力高低,排第3的應該是奇妙電視而非香港電視。
無綫曾經為了阻撓發牌,申請司法覆核,與政府打官司,理應對申請機構的財力評估基準,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但是《東張西望》卻出現如此顯著錯誤,而客觀上起到誤導效果,則這樣的錯誤是刻意為之抑或無心之失?通訊局調查時要深入了解,若屬刻意為之,必須加倍懲處。
公信系統若崩解
香港須付出沉重代價
近年,電視台和電台一些節目不時被投訴,廣管局和現在改稱通訊局的監管機構,即使裁定投訴成立,但是懲罰輕微,阻嚇作用不大。例如去年《ATV焦點》抹黑污衊學民思潮,共有逾4萬宗投訴,但是當局僅警告了事;另外,王征以投資者身分介入亞視管理,甚而控制日常運作,違例性質極其嚴重,結果僅罰亞視100萬元和王征的代理人盛品儒須離職,電視台每日營運費用動輒100萬元,區區100萬元罰款,實在微不足道。無綫和亞視本月底之前要提交續牌申請,政府應趁此機會研議加強罰則,改變電視業務守則形同一紙虛文的狀態,使經營者不敢再輕視相關規定。
免費電視台使用大氣電波,在衆多傳媒之中,滲透率最高,因此,電視台保持中立、客觀、持平的角色,甚為重要;另外,電視台是構建整體社會公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公信力之有生命,在於中立客觀持平,若電視台背離了應有角色,淪為官方喉舌,它就失去公信力。內地官媒在民衆心目中的可信度,就是一面鏡子。過去,本港兩家免費電視台都嚴守公信底線,隨着亞視異化之後,今次《東張西望》事件,使人看到無綫也有「淪陷」之勢。不知道傳媒經營者有什麼盤算,但是若香港出現權力當局、財團、放棄原則的傳媒工作者結合的局面,將是十分愚蠢的事,因為傳媒作為第四權對權力當局的制衡,會因此失去能量和力量,香港社會為此要付出沉重代價。
今次發牌風波,隱約看到權力當局為求達到目的,操弄權力;對事態心知肚明的人(例如行會成員),則任由不公平、不公正、不公義的事發生,形同幫兇;一些立法會議員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醜態,使人齒冷又憤怒;至於供政府驅使,罔顧是非黑白的傳媒,則使人慨嘆。可以說,此事暴露出來的魑魅魍魎,頓時使香港陌生起來,若這樣的組合持續運作下去,香港前景堪虞。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