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退休策劃 宜包括健康第二職業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08日 06:35
2013年11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匯豐關注全球人口老化所衍生的財富管理問題,不時作出全球性《未來的退休生活》(Future of Retirement)調查,探討退休人士所需和退休保障問題。就近日所發表的《未來的退休生活:退休生活如何?》調查結果,筆者認為當中有些調查結果,可與傳統的退休理財觀念作進一步探討和深思。


退休後收入減 惟開支無相應下降

調查結果顯示在香港的退休人士中,逾一成指他們的日常開支比退休前增加。近半數(49%)表示退休後的收入比退休前減少超過一半。另外超過三分之一(38%)表示他們的收入低於預期。傳統的退休理財觀念認為退休後的生活開支一般可預定為退休前收入的六成至七成左右,以計算預期的退休儲備。


調查結果反映,縱使我們在退休前以六成至七成為退休後生活的開支充足率的指標以計算儲蓄目標,但在臨近退休之前亦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如全球經濟危機、突發事故或開支等影響,以致退休儲蓄低於預期。故筆者建議讀者在計算退休儲備目標時,宜適當考慮這些潛在因素,計劃時宜考慮增加充足率指標到八成或以上等,以採取審慎保守策略為妙。


退休後仍需供養父母子女

調查發現,現時香港有44%的退休人士仍然需要供養家屬,其中19%要供養父母,30%要養育子女。至於半退休的人士,預期在退休後仍然需要供養家屬的比率則更高。這項發現正好反映現今香港人口老化、普遍遲生小孩、出生率低和人均壽命延長等問題。可見未來此情况將會持續,不少人在退休後可能還要繼續承擔多人的生活開支。


傳統的退休理財觀念一般只估算自己和配偶的生活開支。但由於中國人的父養子、子養父傳統觀念及政府暫未落實保障老有所養政策的關係,筆者建議未退休的香港市民除了需要為自己作出充足的退休儲備外,還應該包括退休後供養父母/祖父母等開支,以及鼓勵子女輔以灌輸理財知識和退休儲備計劃的教育,方為全面之策。


調查發現,四分之三(75%)處於半退休狀態的受訪者後悔當年太早放棄全職工作,不少人視工作為保持身心活躍的重要途徑。


不少退休人士悔棄全職工作

傳統的退休理財觀念一般假設退休後不再有職業上的收入為基礎。然而人生多變,加上人均壽命愈來愈長,要好好管理自己的退休生活,保持健康的體魄及能有繼續工作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退休準備之一。


調查結果反映,策劃退休生活除了金錢以外,其實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和規劃如何令自己在退休後能保持自主工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包括定期檢查身體、經常鍛煉及購買醫療保險等,而規劃如何令自己在退休後能保持自主工作的能力則因人而異,當中包括發展自己的興趣作自主職業,於在職時進修,裝備自己以便退休後仍然有受僱的條件或作第二職業的準備,如寫作出書、攝影等自由度較高的職業等。


總括來說,退休策劃是長遠的工作,除了經濟上的評估之外,讀者亦應該了解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設身處地考慮以上各點,度身訂做屬於自己的退休計劃,令退休生活更多彩和充實。


匯豐保險總監及僱員福利主管

[朱永耀 退休專線]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