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在這一屆政府政務司司長是要負責統籌和協調兩大範疇的工作,分別是扶貧工作和人口政策的工作。
扶貧工作自從我在9月28日的扶貧委員會高峰會公布了「貧窮線」後,亦很高興能夠在10月29日到內務委員轄下的扶貧小組委員會交代,以及接受議員的提問。今日再次來到內會,主要是向各位交代由我擔任主席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在10月24日發表了一份諮詢文件,就一系列的人口議題邀請大家發表意見,並同時開展為期四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
諮詢文件推出至今,已經有兩個星期,我們一直都有密切留意外間的反應和評論。在今日的開場白內我不打算重複我們已經提交文件的內容,只是想因應外界提到的一些意見或一些評論作簡單回應。
首先,有意見認為,這一份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題名為《集思港益》的文件好像是一份經濟的文件,以經濟為主導。我在這裡可以很清楚地向大家說,這並不是一份經濟文件,而事實上,我們同時兼顧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一點可以從我們今次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同意了的人口政策目標方面看得到。
人口政策的目標,我們今次定位為「發展及培育人才,使香港的人口可以持續地配合和推動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社會經濟發展,創設共融和有凝聚力的社會,使到人盡其才,讓市民和家庭都享有優質的生活。」所以大家顧名思義都看到,它並不單單是一份為經濟而服務的政策文件。
其次我們又聽到有人認為這份文件是為輸入勞工來鋪路,亦引起本會一些勞工界議員有一些焦慮和關注。我在這裡亦再次表明,這份文件並不是為了輸入勞工來鋪路,但當我們談到香港的人口和香港的勞動力,是否足以支持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已經證明不足夠或是有所欠缺時,我們覺得不應該迴避這個問題,所以作為一份比較全面的諮詢文件,我們亦有探討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怎樣做呢?(就着增加香港的人力資源)。
第三方面,亦有評論認為這份文件好像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這個觀感,我認為可能是由於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今次由於人口政策的範疇這麼廣泛,委員會包括委員會內的官方成員和11位非官方成員,選擇了我們不會重複其他在政府內部或政府的委員會正進行中的研究議題,例如,有關房屋問題是由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進行;有關退休的問題,這當然與一個老齡化的社會息息相關,已經在扶貧委員會下設的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專責小組委託了一支專業研究團隊正進行研究;有關經濟多元化的課題,由行政長官自己主持的經濟發展委員會正進行討論和研究;人口老齡化帶來公共財政的壓力由庫務科下面設有一個長遠財政計劃的工作小組,按着財政司司長的要求進行研究。當然,老年化帶來的醫療以及福利規劃的問題都在相關政策局內進行探討及研究。
接着我想說一說,為何好像早前兩屆政府都有人口政策的報告書,現在還要進行,重新檢視人口政策,以及進行公眾參與呢?大家都知道其實人口政策是關乎香港的經濟及社會的發展,我們人口的多少,以及人口的組成會直接影響香港的長遠競爭力,所以和我們未來發展息息相關。但是一個這麼重要的課題,似乎在社會上未能夠充分去討論,亦都令到社會尚未充分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某程度上因為上兩屆政府的人口政策的研究,都全部是內部的研究,兩份報告書的發表亦都沒有直接民間的參與,所以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在本屆政府成立了之後的很短時間內,同意應該為人口政策的討論作一個公眾參與的工作。
另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發表人口政策這份諮詢文件的時候,主動說過我們覺得不適宜為香港人口設上限,這個正正是考慮到要保持香港的競爭力,以及應付人口老化等的考慮,是不適宜設這個上限的。因為持續的人口及勞動力的增長,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大家都一定掌握到,在過去20年,香港的經濟平均每年都有4%的增長,其中1%是來自勞動人口的增長,或者我們所講的人口紅利。但隨着香港的人口老化,香港的勞動人口現在推算會於2018年開始下降,所以這個人口紅利將會消失。事實上在過去10年,香港的人口增長的幅度是非常緩慢,大概按年都是平均0.6%的增長,而在我們推算裡面,未來一段長的日子,去到2041年,大概都只是0.6%的增長。所以在這個情形之下,再去為人口設一個上限,其實是適得其反,並沒有幫助到我們促進香港的人口和勞動力的增長。
就着以外來人口補充本地勞動力不足,希望關心的議員可以放心,其實在這份文件的鋪排,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其實我們重點先放在本地的人力資源方面,怎樣能夠做到人盡其才和釋放香港本土人(口)的勞動力,是我們優先要處理的。所以在諮詢文件的第二章和第三章,都是先處理本地人口的問題,到第四章我們才討論輸入人才和勞工,然後在第五章、第六章我們談生育的問題和老齡化的機遇。所以,在輸入勞工方面,自從發表我們這文件後,我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都多次重申和表示,我們一定做有針對性的輸入勞工,而且有三大前提,亦即不會影響本地工人利益、不會剝奪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和不會遏抑工資。在這三大前提下,我們可以考慮更有效的輸入勞工機制。
至於在生兒育女方面,我們完全明白這是非常個人的決定,亦不是政府可以一廂情願地作一些指示;但政府是可以着眼營造一個有利的環境,協助年輕夫婦去養育他們認為理想的子女(數目)。
最後,我想談談單程證計劃,所以,今日保安局局長亦一起出席,保安局局長亦是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的一個成員。我們透過單程證計劃讓家庭團聚,內地新來港的人士將會繼續是我們未來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近日的社會討論顯示,絕大部分的市民其實都同意以家庭團聚為政策目標,這個單程證的計劃是需要保留的。
其中一個很有趣或相關的數字,在目前,在跨境婚姻佔本地婚姻高達35%,所以我們需要給香港居民的配偶和子女通過這個計劃有秩序來香港定居。我想在這兒和大家分析一下,數據顯示跨境婚姻在過去幾年有一些變化,這些也可以說對我們勞動力方面一些比較正面的變化。例如本地女性和內地男士的結婚數字有所上升,由2007年只佔跨境婚姻的13%,升至2012年的22%。至於夫婦年齡方面,2007年港人丈夫和內地妻子的年齡差異為十歲,現在已收窄至2012年的八歲。內地妻子的教育水平,也由2007年的只有1%達到專上程度,上升至2012年的12%,而內地丈夫達專上程度的比率則由2007年的2.6%上升至2012年的16.6%。
所以既然內地新來港人士是我們未來人口的主要來源,我們同意必須要做好融合的工作,讓他們可以盡快適應香港的生活,成為我們的一分子。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將工作做得好,我非常歡迎大家向我們提出意見。因為正如我所說,新的人口政策的目標是除了配合本港的社會經濟發展,真的希望能夠可以做到創設一個共融和有凝聚力的社會。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11月8日出席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特別會議,討論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及公眾參與活動的開場發言。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在這一屆政府政務司司長是要負責統籌和協調兩大範疇的工作,分別是扶貧工作和人口政策的工作。
扶貧工作自從我在9月28日的扶貧委員會高峰會公布了「貧窮線」後,亦很高興能夠在10月29日到內務委員轄下的扶貧小組委員會交代,以及接受議員的提問。今日再次來到內會,主要是向各位交代由我擔任主席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在10月24日發表了一份諮詢文件,就一系列的人口議題邀請大家發表意見,並同時開展為期四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
諮詢文件推出至今,已經有兩個星期,我們一直都有密切留意外間的反應和評論。在今日的開場白內我不打算重複我們已經提交文件的內容,只是想因應外界提到的一些意見或一些評論作簡單回應。
首先,有意見認為,這一份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題名為《集思港益》的文件好像是一份經濟的文件,以經濟為主導。我在這裡可以很清楚地向大家說,這並不是一份經濟文件,而事實上,我們同時兼顧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一點可以從我們今次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同意了的人口政策目標方面看得到。
人口政策的目標,我們今次定位為「發展及培育人才,使香港的人口可以持續地配合和推動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社會經濟發展,創設共融和有凝聚力的社會,使到人盡其才,讓市民和家庭都享有優質的生活。」所以大家顧名思義都看到,它並不單單是一份為經濟而服務的政策文件。
其次我們又聽到有人認為這份文件是為輸入勞工來鋪路,亦引起本會一些勞工界議員有一些焦慮和關注。我在這裡亦再次表明,這份文件並不是為了輸入勞工來鋪路,但當我們談到香港的人口和香港的勞動力,是否足以支持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已經證明不足夠或是有所欠缺時,我們覺得不應該迴避這個問題,所以作為一份比較全面的諮詢文件,我們亦有探討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怎樣做呢?(就着增加香港的人力資源)。
第三方面,亦有評論認為這份文件好像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這個觀感,我認為可能是由於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今次由於人口政策的範疇這麼廣泛,委員會包括委員會內的官方成員和11位非官方成員,選擇了我們不會重複其他在政府內部或政府的委員會正進行中的研究議題,例如,有關房屋問題是由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進行;有關退休的問題,這當然與一個老齡化的社會息息相關,已經在扶貧委員會下設的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專責小組委託了一支專業研究團隊正進行研究;有關經濟多元化的課題,由行政長官自己主持的經濟發展委員會正進行討論和研究;人口老齡化帶來公共財政的壓力由庫務科下面設有一個長遠財政計劃的工作小組,按着財政司司長的要求進行研究。當然,老年化帶來的醫療以及福利規劃的問題都在相關政策局內進行探討及研究。
接着我想說一說,為何好像早前兩屆政府都有人口政策的報告書,現在還要進行,重新檢視人口政策,以及進行公眾參與呢?大家都知道其實人口政策是關乎香港的經濟及社會的發展,我們人口的多少,以及人口的組成會直接影響香港的長遠競爭力,所以和我們未來發展息息相關。但是一個這麼重要的課題,似乎在社會上未能夠充分去討論,亦都令到社會尚未充分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某程度上因為上兩屆政府的人口政策的研究,都全部是內部的研究,兩份報告書的發表亦都沒有直接民間的參與,所以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在本屆政府成立了之後的很短時間內,同意應該為人口政策的討論作一個公眾參與的工作。
另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發表人口政策這份諮詢文件的時候,主動說過我們覺得不適宜為香港人口設上限,這個正正是考慮到要保持香港的競爭力,以及應付人口老化等的考慮,是不適宜設這個上限的。因為持續的人口及勞動力的增長,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大家都一定掌握到,在過去20年,香港的經濟平均每年都有4%的增長,其中1%是來自勞動人口的增長,或者我們所講的人口紅利。但隨着香港的人口老化,香港的勞動人口現在推算會於2018年開始下降,所以這個人口紅利將會消失。事實上在過去10年,香港的人口增長的幅度是非常緩慢,大概按年都是平均0.6%的增長,而在我們推算裡面,未來一段長的日子,去到2041年,大概都只是0.6%的增長。所以在這個情形之下,再去為人口設一個上限,其實是適得其反,並沒有幫助到我們促進香港的人口和勞動力的增長。
就着以外來人口補充本地勞動力不足,希望關心的議員可以放心,其實在這份文件的鋪排,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其實我們重點先放在本地的人力資源方面,怎樣能夠做到人盡其才和釋放香港本土人(口)的勞動力,是我們優先要處理的。所以在諮詢文件的第二章和第三章,都是先處理本地人口的問題,到第四章我們才討論輸入人才和勞工,然後在第五章、第六章我們談生育的問題和老齡化的機遇。所以,在輸入勞工方面,自從發表我們這文件後,我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都多次重申和表示,我們一定做有針對性的輸入勞工,而且有三大前提,亦即不會影響本地工人利益、不會剝奪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和不會遏抑工資。在這三大前提下,我們可以考慮更有效的輸入勞工機制。
至於在生兒育女方面,我們完全明白這是非常個人的決定,亦不是政府可以一廂情願地作一些指示;但政府是可以着眼營造一個有利的環境,協助年輕夫婦去養育他們認為理想的子女(數目)。
最後,我想談談單程證計劃,所以,今日保安局局長亦一起出席,保安局局長亦是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的一個成員。我們透過單程證計劃讓家庭團聚,內地新來港的人士將會繼續是我們未來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近日的社會討論顯示,絕大部分的市民其實都同意以家庭團聚為政策目標,這個單程證的計劃是需要保留的。
其中一個很有趣或相關的數字,在目前,在跨境婚姻佔本地婚姻高達35%,所以我們需要給香港居民的配偶和子女通過這個計劃有秩序來香港定居。我想在這兒和大家分析一下,數據顯示跨境婚姻在過去幾年有一些變化,這些也可以說對我們勞動力方面一些比較正面的變化。例如本地女性和內地男士的結婚數字有所上升,由2007年只佔跨境婚姻的13%,升至2012年的22%。至於夫婦年齡方面,2007年港人丈夫和內地妻子的年齡差異為十歲,現在已收窄至2012年的八歲。內地妻子的教育水平,也由2007年的只有1%達到專上程度,上升至2012年的12%,而內地丈夫達專上程度的比率則由2007年的2.6%上升至2012年的16.6%。
所以既然內地新來港人士是我們未來人口的主要來源,我們同意必須要做好融合的工作,讓他們可以盡快適應香港的生活,成為我們的一分子。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將工作做得好,我非常歡迎大家向我們提出意見。因為正如我所說,新的人口政策的目標是除了配合本港的社會經濟發展,真的希望能夠可以做到創設一個共融和有凝聚力的社會。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11月8日出席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特別會議,討論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及公眾參與活動的開場發言。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