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創業者:金融中心難融資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11日 21:35
2013年11月11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人愛用手機上網、愛打機,但本地至今仍未出現特別成功的IT企業。一批懷抱夢想的IT青年,漂洋過海來到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創業,亦發現在這裏創業的困難遠比想像中多。雖然科網股熱炒,但因本地投資者對IT行業不算熟悉,更甚者大多數追求短期回報,故「融資難」是這批IT創業者對香港最深的感受。


80後矽谷出生的美籍華人Jean-Marc Ly,放棄美國現成的家族生意,隻身來港創業。因一次在蘭桂坊截的士9次,仍然被拒的「悲慘經歷」,就決定開發專門幫外國人截的士的手機程式TaxiWise。


「IT人恍似二等公民」

外國乘客可透過TaxiWise,輸入出發及目的地去「Call的」,並翻譯成中文給的士司機,希望打破雙方的語言隔閡。TaxiWise定於本月正式在App Store上架,Jean表示,現在已經有100多個本港司機安裝了該程式,希望明年拓展到2000個。


然而,他來港一年多後,發現在香港沒有培育創新精神的土壤。Jean表示,相比金融界人士,IT人仿似「二等公民」,這和美國的氣氛有天壤之別,「那些本地的投資者聽到好的創意後,眼中總無火花去進行投資。」


Jean坦言,TaxiWise需約50萬美元的初期融資,但目前除了獲得一筆孵化項目的「杯水車薪」獎金外,並未有拿到新資金。「不能請更多的人來開發,故進展緩慢,租金又是個大問題」,對App上線時間一直被推遲,Jean亦感到無奈。


富二代不願冒險 只關心賺快錢

手機付費程式Mobexo的創辦人劉鴻基,同樣有相同感受。他是中法混血兒,2011年來港開IT公司找發展機會。他亦感歎自己的融資,主要來自法國和內地的朋友,過去3年投入了1500萬元,目前正籌集2000萬至3000萬元過渡資金(bridge money)。「香港可能是全世界最難拿到融資的地方。」 劉鴻基說﹕「我接觸到一些富二代,他們不願意冒險,只關心能不能迅速賺錢」。


自由經濟國際化 最吸引

今年2月Mobexo,正式在App Store登陸,這款程式「食正」手機付費的潮流,讓用家只需要簡單的程序,就可以互相過數,或者在店舖購物時付錢。交易過程只收小量的費用,最多可以儲存6張信用卡及2個銀行戶口。目前,他努力與商戶商談合作關係,暫時與90間合作,而現時程式的用戶約有1200人。


儘管融資非一帆風順,Jean和劉鴻基決定繼續留守在港,因他們喜歡自由經濟和國際化氛圍,認為有助推廣他們的創意。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亦同意,IT企業要在港獲得融資相當困難,「外國的投資者肯博,因為他們已有多年投資科網企業的經驗,但本地的數目真的很少,很多時會用炒樓、炒股的回報去比較。」


他指出融資是香港創意產業中,最弱的一環,雖然網絡、營商環境等基本因素好,IT界創業的成本,有機會較在外國為低。然而,社會對IT業不認識,窒礙行業發展,政府可以考慮入股IT創業者的公司,令他們在政府持股下,可在市場內較易獲得融資。


明報記者 甄佳佳、岑梽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