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這些天,廣東《新快報》陳永洲案件戲碼十足,若再加上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之間多年纏鬥作為前戲,情節起伏大約堪比《甄嬛傳》。
監督之名 道德批判
媒體受賄確有可能,內地媒體操作有償新聞或以負面報道敲詐企業不鮮見。上市公司粉飾財報也平常,機械行業近年不景氣,曾聽聞部分廠商為客戶提供貸款、抵押、租賃一條龍服務,不求收入只求把貨轉出帳面。而僱用財經公關運作,更是家常便飯。
進一步看,權力機構介入也在邏輯常識。警方突襲、跨省追捕,在素有「不破不立」傳統的警界(無把握破案便不立案),預示結論已成形。直到國家級媒體央視發言,宣告官方「蓋棺定論」昭示天下。
超越市場力量的商戰、引入媒體圍剿、警方看似非正常的介入、執法程序在國家級媒體上特殊曝光。細細品味,本案沒有「善」與「惡」,只有「小惡」和「大惡」。至於惡之孰大孰小,看客各有視角:律師質疑司法程序公正性、媒體人擔心新聞自由被扼殺、財務專家想討論帳面造假的危害……
筆者最關注的還是媒體,但並非新聞自由,因為對於從未真正擁有的,自然不怕失去。只是,如今媒體愈發喜歡在新聞自由大旗下,以監督之名,行道德批判之實,更輔之以暗中牟利,獻公器於私家。
再證央視僅官方私器
若陳永洲真收了錢,就是上述現象最典型案例。只是,將其推到鏡頭前的央視段位更高。作為中央級媒體,央視擺出以正視聽的姿態報道陳案。但從鏡頭中,陳被剃光了頭並供認收錢的一刻起,央視的客觀、公正、專業,全都蕩然無存,只剩下權威——在當權者撐腰下逞威風。而這不過是再度宣告,央視即使未收人錢財,也只是官方私器,而非社會公器。
沒有公正態度、客觀操作、專業判斷,新聞自由和輿論監督不過是媒體行惡的幌子。在內地等級森嚴的傳媒體系中,任何一個下級媒體的施暴人,隨時都可能在上一級媒體面前,淪為受害者——陳永洲不過是被推到台前、推到聚光燈下的又一個罷了。
高健
內地資深傳媒人
監督之名 道德批判
媒體受賄確有可能,內地媒體操作有償新聞或以負面報道敲詐企業不鮮見。上市公司粉飾財報也平常,機械行業近年不景氣,曾聽聞部分廠商為客戶提供貸款、抵押、租賃一條龍服務,不求收入只求把貨轉出帳面。而僱用財經公關運作,更是家常便飯。
進一步看,權力機構介入也在邏輯常識。警方突襲、跨省追捕,在素有「不破不立」傳統的警界(無把握破案便不立案),預示結論已成形。直到國家級媒體央視發言,宣告官方「蓋棺定論」昭示天下。
超越市場力量的商戰、引入媒體圍剿、警方看似非正常的介入、執法程序在國家級媒體上特殊曝光。細細品味,本案沒有「善」與「惡」,只有「小惡」和「大惡」。至於惡之孰大孰小,看客各有視角:律師質疑司法程序公正性、媒體人擔心新聞自由被扼殺、財務專家想討論帳面造假的危害……
筆者最關注的還是媒體,但並非新聞自由,因為對於從未真正擁有的,自然不怕失去。只是,如今媒體愈發喜歡在新聞自由大旗下,以監督之名,行道德批判之實,更輔之以暗中牟利,獻公器於私家。
再證央視僅官方私器
若陳永洲真收了錢,就是上述現象最典型案例。只是,將其推到鏡頭前的央視段位更高。作為中央級媒體,央視擺出以正視聽的姿態報道陳案。但從鏡頭中,陳被剃光了頭並供認收錢的一刻起,央視的客觀、公正、專業,全都蕩然無存,只剩下權威——在當權者撐腰下逞威風。而這不過是再度宣告,央視即使未收人錢財,也只是官方私器,而非社會公器。
沒有公正態度、客觀操作、專業判斷,新聞自由和輿論監督不過是媒體行惡的幌子。在內地等級森嚴的傳媒體系中,任何一個下級媒體的施暴人,隨時都可能在上一級媒體面前,淪為受害者——陳永洲不過是被推到台前、推到聚光燈下的又一個罷了。
高健
內地資深傳媒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