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7特首普選 泛民建制中人共識: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14日 06:35
2013年11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若要實現,必須過三關,包括取得立法會內三分之二多數議員支持,以及特首和中央政府的同意。換言之,單靠43名建制派議員不足以通過政改方案,必須取得4名或更多泛民主派議員支持才達到三分之二多數(47票)。不過,建制與泛民之間對於普選安排的看法,向來存在鴻溝,本報邀請了建制派議員和泛民主派現任及前任議員,坐下來用兩個多小時談普選安排,發現有重要的共通點,也有嚴重的分歧。


共通點是建制派的田北辰和謝偉俊均同意,若普選的提名門檻過高,會令泛民候選人無法入閘,將不可能取得泛民議員支持,意味政制只能原地踏步。分歧點就如泛民的張文光所指,候選人數目若定為4個或更少,又或提名門檻提高,都會令談判破裂,而公民黨湯家驊亦指出,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必須增加民主成分,否則單是容許泛民候選人入閘,也不足以達成共識。


立法會內多個政黨尚未就普選安排定出最終具體方案,田北辰、湯家驊和張文光均強調,他們提的只是個人意見。本報也邀請民建聯及工聯會代表參與,但他們因事忙未克出席。


張:限4人入閘 泛民難取夠提名

張文光指出,按照2010年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運作經驗,1200人選委會中,泛民穩得的只有200席,有20席是游離席。若2017年候選人數目設定上限為4人,則泛民肯定不夠提名票保送一名候選人入閘,因為需要300票。張文光指出,現時提名門檻是150人,即八分之一,泛民的要求普選提名門檻只能放寬,不能收緊。


湯家驊補充,即使容許泛民入閘,提委會的組成如不能擴大民主成分,如盡量擴大提委會的選民基礎,泛民也會否決,因為多名泛民議員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曾向選民承諾擴大提委會民主成分。


田北辰認為,建制與泛民之間的政改分歧比他想像中大,「好似大纜扯唔埋」,如普選安排容許泛民候選人入閘,泛民仍否決方案,就要向全港市民解釋。但他認為雙方並非沒有互相妥協的空間,例如他認為最終候選人數目以2至3人為佳,可令選舉辯論更聚焦,也可考慮放寬提委會的選民基礎,令泛民有機會取得三分之一席位,這樣便可達到即使只有3名候選人,仍有1人是泛民提名的人選。


謝倡20提名起步 提委會再選人

謝偉俊議員指出,中央官員對於《基本法》框架非常執著,堅持以提委會作機構提名,若要保證泛民入閘,又同時滿足中央的要求,他提出折衷方案——在第一階段是報名參選,只需要很少提名委員(如20人)聯署已經可以成為參選人;第二階段是提委會經預先設定的規則選出候選人,例如得票最高的3至8人,即提名門檻可以是12.5%至33%。他覺得這樣,左、中、右甚至激進的都應該可以當候選人,提委會機構提名可以是形式上對達到提名人數門檻的確認,不需要是篩選。他認為,若要求提委會過半數通過候選人名單,在政治現實上是不可行的。謝偉俊又提出擴大提委會民主成分,「溝淡」現時1200人選委會,如可在現有1200人之上,加進全體民選區議員,或由全港分區選舉產生180名額外委員。


湯:機構提名篩選 可致談判破裂

湯家驊回應說,若提委會可以通過所謂機構提名程序,篩走獲相當數量提委及市民支持的參選人,這種篩選將會是日後普選商談的「破裂點」(deal-breaker),現時的提名門檻是八分之一,按這個門檻泛民最多只能提一個候選人,若連這個也做不到,就不是真普選。


(「特首普選與有效管治」系列座談會)(系列之一)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