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育兒百科﹕愛遊魂不專心 玩遊戲可改善(0-4歲)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20日 06:35
2013年11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女兒4歲,性格好動,新學年剛升K2,老師評她專注力較弱,做事效率慢,平日不是「八卦」其他小朋友的一舉一動,就是發呆「遊魂」,一些基本責任如放好毛巾盒及杯子都未能做好。在家時,她無論食飯、做簡單習作都不專心,總是東張西望。我只期望她能坐定定十分鐘便滿足,是否我的要求太高?究竟應怎樣訓練她的專注力?


答﹕升K2的小朋友有以上情况,有機會是專注力不好,但家長亦要留意不少小朋友在這年紀都會出現這情况,他們只是未夠成熟,或與環境的關係掌握得未夠好,隨着年紀漸長,會慢慢改善。家長毋須太擔心,但也不要掉以輕心,如發現子女至小一中後期仍有相類似的行為,或許需要做評估。


「冚棉胎」練持久專注

家長可做一些基本訓練去培養小朋友的專注力,例如玩迷宮遊戲,教她用鉛筆在紙張上尋找出口;或做「找不同」的活動,給她兩幅看來相似但有少許差異的圖畫,要她找出不同的地方,強化她眼球追視及視覺專注的能力,培養耐性,並加強對眼球及小肌肉的掌控。


另有一些遊戲亦可訓練小朋友持久的專注,例如撲克牌的「冚棉胎」、「釣魚」等,要求他們留意手上及枱面的東西,人與環境之間需要很多的互動,這些均有助訓練小朋友的耐性。一些搖晃運動如鞦韆、跳繩、彈牀等,或攀爬公園的「馬騮架」、拋接豆袋等活動,都可刺激小朋友腦部產生多些分泌,使其注意力集中,加強她與環境、情境產生多點互動、留意、預測計劃等。


多做簡介 助掌握環境

家長不可忽略的是,要多些為子女作指導簡介,例如上學前要告訴她上學應該要做什麼、上學的態度應該要怎樣、如何才叫坐得好等,並要詳細講明,如「坐得好」的意思是要貼住椅子,望着老師。這些要求都要講得清楚一點,因這類小朋友的思考並不細緻,要讓她有步驟跟着做。而每逢帶她出外聚會時,要簡介你們將會遇到什麼人、有哪些事情可以做、不可做等,這對她掌握環境會較有幫助,讓她在環境中表現得更專注一點。


練習「停一停」 習慣思考

家長亦要教小朋友多學習「停一停,想一想」。如想飲水,不要立即衝去為她取水,先讓她想一想水放在哪裏;如想吃雪糕,則要她想想現時是否適合吃雪糕、吃了有沒有後果等,當她習慣了思考後,做事就不會表現得太急躁了。


資料提供﹕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服務督導主任(註冊社工)陳香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