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家長要為子女「搶」奶粉、爭幼園學額,壓力日增。防止虐待兒童會昨指出,去年度電話熱線接獲1093宗舉報及諮詢,較對上一年度增35%,並發現涉及3至5歲學生年齡組的查詢個案量,由前年的88人急增114%至188人,升幅為各年齡層之冠。該會指出,對於舉報及求助中涉及兒童有幼童化趨勢,相信是現時幼童功課日趨繁重,子女初入學時家長及子女均受壓所致。
功課愈繁重 競爭加劇有關
防止虐待兒童會昨發布2012/13年度服務統計數字,發現舉報及求助個案整體由2011年度的811宗,增至1093宗,當中達35%共378宗為懷疑虐兒個案。在涉虐兒求助中,身體虐待佔44%(166宗)、疏忽照顧佔21%、性侵犯個案佔14%。在涉被虐兒童傷勢方面,該會總幹事何愛珠指有兒童滿身傷痕,甚至要送院。
在致電熱線的個案,涉及兒童數字亦有增加,由606人增加53%至930人(1人可涉多於1個個案)。涉及個案的兒童年齡層,只有3至5歲組別的升幅高於平均值(見表),佔整體個案的比例,由前年15%增至今年的20%。
何愛珠指出,2012年度接獲個案大增主要與熱線運作時間延長(由周一至五的朝九晚五,延至朝九晚九)有關。她說,過往個案主要以6至11歲兒童為主,但今年出現幼童化趨勢,3至5歲群組比例大升,相信主要與香港教育制度競爭加劇有關,例如每逢考試季節,該會接獲的求助電話便會大增。
發泄情緒 易惡性循環
她解釋,現時子女入學前,家長已要到幼稚園排隊爭奪學位,子女入學後又擔心子女會「輸在起跑線」,要為其升讀小學甚至中學鋪路而報讀各式培訓班,加上近年幼園於初班已給予學生大量功課,令家長及子女均感受到沉重壓力,前者容易將情緒發泄於子女身上,後者則因生活不快而出現「壞表現」,令家長情緒更差,形成惡性循環。
何建議,新一代家長心煩氣躁時應「行開下,讓心情平復」,以免情緒波動之下一時錯手誤傷子女;又建議家長多讓子女玩樂,紓緩壓力,以免子女因受壓出現反抗家長行為,危害家庭和睦。
功課愈繁重 競爭加劇有關
防止虐待兒童會昨發布2012/13年度服務統計數字,發現舉報及求助個案整體由2011年度的811宗,增至1093宗,當中達35%共378宗為懷疑虐兒個案。在涉虐兒求助中,身體虐待佔44%(166宗)、疏忽照顧佔21%、性侵犯個案佔14%。在涉被虐兒童傷勢方面,該會總幹事何愛珠指有兒童滿身傷痕,甚至要送院。
在致電熱線的個案,涉及兒童數字亦有增加,由606人增加53%至930人(1人可涉多於1個個案)。涉及個案的兒童年齡層,只有3至5歲組別的升幅高於平均值(見表),佔整體個案的比例,由前年15%增至今年的20%。
何愛珠指出,2012年度接獲個案大增主要與熱線運作時間延長(由周一至五的朝九晚五,延至朝九晚九)有關。她說,過往個案主要以6至11歲兒童為主,但今年出現幼童化趨勢,3至5歲群組比例大升,相信主要與香港教育制度競爭加劇有關,例如每逢考試季節,該會接獲的求助電話便會大增。
發泄情緒 易惡性循環
她解釋,現時子女入學前,家長已要到幼稚園排隊爭奪學位,子女入學後又擔心子女會「輸在起跑線」,要為其升讀小學甚至中學鋪路而報讀各式培訓班,加上近年幼園於初班已給予學生大量功課,令家長及子女均感受到沉重壓力,前者容易將情緒發泄於子女身上,後者則因生活不快而出現「壞表現」,令家長情緒更差,形成惡性循環。
何建議,新一代家長心煩氣躁時應「行開下,讓心情平復」,以免情緒波動之下一時錯手誤傷子女;又建議家長多讓子女玩樂,紓緩壓力,以免子女因受壓出現反抗家長行為,危害家庭和睦。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