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新加坡交易所日前與中證監簽署框架協議,容許中國境內註冊公司經中證監批准後,直接在新加坡尋求上市,類似香港的H股。這是繼上月新加坡獲得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後,兩地再一次在金融業上合作。有投資界人士認為,此舉是為充實新加坡的人民幣計價產品鋪路,香港的地位正進一步受到威脅。
現時在新加坡上市,而業務主要在中國的公司,被稱為「龍籌股」,大約有140隻,主要在中國境外註冊,似香港的紅籌股。雙方是次簽署協議後,中國境內註冊公司可向中證監申請赴新加坡上市,中證監批准後再由新交所審核。企業要同時遵守中國的公司法和新加坡監管規則,財務報表要符合新加坡或國際審計準則。這種形式與香港的H股相同。
須經中證監批准 似港H股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認為,中資企業早就可以效法現時的龍籌股,到境外註冊,但企業考慮的是上市地的集資能力及當地投資者給予的估值,因此香港仍然是它們的首選地。他指出,由於新加坡交投不活躍,近年不少龍籌股都轉往香港上市,例如依利安達(1151)及勇利航業(1145)等,反而今年少了中資企業赴星州上市。
新加坡上月獲中國給予500億元人民幣RQFII額度,雖然金額較香港、台灣及倫敦少,但中國同時表明新加坡可能成為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的試點,這正是香港一直力爭的。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中國有意把新加坡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中心,與香港匹敵,而今次放寬上市條件,明顯是配合RQFII,是整體的戰略考慮。
溫天納﹕港仍是大型中資股首選地
溫天納稱,新加坡可能現人民幣計價股票,令當地人民幣計價產品更充實。反觀香港實施保薦人新例後,由於風險增加,令中小型企業卻步,「1億美元以下集資額的新股,可能會被新加坡搶走」;但他強調,香港仍然是大型中資股上市首選地。
明報記者 廖毅然
現時在新加坡上市,而業務主要在中國的公司,被稱為「龍籌股」,大約有140隻,主要在中國境外註冊,似香港的紅籌股。雙方是次簽署協議後,中國境內註冊公司可向中證監申請赴新加坡上市,中證監批准後再由新交所審核。企業要同時遵守中國的公司法和新加坡監管規則,財務報表要符合新加坡或國際審計準則。這種形式與香港的H股相同。
須經中證監批准 似港H股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認為,中資企業早就可以效法現時的龍籌股,到境外註冊,但企業考慮的是上市地的集資能力及當地投資者給予的估值,因此香港仍然是它們的首選地。他指出,由於新加坡交投不活躍,近年不少龍籌股都轉往香港上市,例如依利安達(1151)及勇利航業(1145)等,反而今年少了中資企業赴星州上市。
新加坡上月獲中國給予500億元人民幣RQFII額度,雖然金額較香港、台灣及倫敦少,但中國同時表明新加坡可能成為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的試點,這正是香港一直力爭的。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中國有意把新加坡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中心,與香港匹敵,而今次放寬上市條件,明顯是配合RQFII,是整體的戰略考慮。
溫天納﹕港仍是大型中資股首選地
溫天納稱,新加坡可能現人民幣計價股票,令當地人民幣計價產品更充實。反觀香港實施保薦人新例後,由於風險增加,令中小型企業卻步,「1億美元以下集資額的新股,可能會被新加坡搶走」;但他強調,香港仍然是大型中資股上市首選地。
明報記者 廖毅然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