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擁有香港身分的孩子從內地到香港上學,成為特區政府頭痛的事情,這又是一樁官員長期不作為所造成的典型事例,他們不敢作為主要是一個「心魔」作祟,就是香港公帑不能離開香港。
在說資助問題前,先提供一個事例,香港中文大學到深圳設立分校,深圳市政府免費給地皮,免費建築校舍,招生開課後,每個學生每年可得到學費資助。深圳需要大量人才,但只有兩間大學(新辦的南科大規模尚小),看中中文大學培養人才的方式與內地傳統不一樣,以及質量很高,所以提供豐厚條件吸引到深圳辦校。
在內地擁有香港身分的孩子,無論是港人子弟,單非或者雙非,他們完全有資格來香港享受教育資源,但需要忍受通宵排隊領申請表,以及孩子每天花幾個小時在路上和過關手續。在深圳開辦符合香港標準的學校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對家長、孩子和香港政府與社會都是最好。然而,一直以來,只有民辦自資學校,香港教育局只審定他們的資格,讓畢業生可以參與香港的考試與派位。
少一個孩子來香港讀書,香港就少一分壓力。先不從大道理角度看,光是提高效率就是多贏。目前這些學校收取8000元到3萬元的學費,而香港是免費,家長權衡利弊,到香港來搶學位就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但為什麼不能資助這些深圳的民辦學校呢?唯一的解釋是資助不能越過深圳河,這跟殖民地政府官員辦公室的地圖,深圳河以北是空白的心態是一樣的。但殖民地政府資助公務員子弟到英國讀書,公帑已經離開香港,回歸後把錢放到能夠有效解決香港問題的地方卻不可以,這是什麼邏輯?
在說資助問題前,先提供一個事例,香港中文大學到深圳設立分校,深圳市政府免費給地皮,免費建築校舍,招生開課後,每個學生每年可得到學費資助。深圳需要大量人才,但只有兩間大學(新辦的南科大規模尚小),看中中文大學培養人才的方式與內地傳統不一樣,以及質量很高,所以提供豐厚條件吸引到深圳辦校。
在內地擁有香港身分的孩子,無論是港人子弟,單非或者雙非,他們完全有資格來香港享受教育資源,但需要忍受通宵排隊領申請表,以及孩子每天花幾個小時在路上和過關手續。在深圳開辦符合香港標準的學校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對家長、孩子和香港政府與社會都是最好。然而,一直以來,只有民辦自資學校,香港教育局只審定他們的資格,讓畢業生可以參與香港的考試與派位。
少一個孩子來香港讀書,香港就少一分壓力。先不從大道理角度看,光是提高效率就是多贏。目前這些學校收取8000元到3萬元的學費,而香港是免費,家長權衡利弊,到香港來搶學位就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但為什麼不能資助這些深圳的民辦學校呢?唯一的解釋是資助不能越過深圳河,這跟殖民地政府官員辦公室的地圖,深圳河以北是空白的心態是一樣的。但殖民地政府資助公務員子弟到英國讀書,公帑已經離開香港,回歸後把錢放到能夠有效解決香港問題的地方卻不可以,這是什麼邏輯?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