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駁撤資論「笑話」:打擊商界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29日 06:35
2013年11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長實主席李嘉誠旗下長和系今年頻售中港兩地資產,惹來撤資猜疑,李嘉誠在接受內地傳媒南方報系的訪問時駁斥,表示「說長和系要撤資是一個大笑話」、「用出售物業和資產作為撤資的例子,是可笑的」。


不過他也承認,過去兩三年公司買入的中港項目較少。


李嘉誠說,今年長和系投資海外的基建項目,實際動用資金只有80億元(港元,下同),而今年3月在香港收購一個貨櫃碼頭項目已投資了40億,「這樣怎能說是撤資?真是天方夜譚的笑話」。他又補充,公司在全世界52個國家地區都有投資,亦曾在不同國家出售業務,沒有人批評過,有時在某個國家出售業務,有機會再重新投資,也是平常事。「撤資這個問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成立的。」


「不遷冊規模大小另一回事」

他舉例,過去兩年因新加坡地價上漲,已沒有買地,也沒有任何收租物業,卻從未被新加坡批評撤資。「在香港,如價錢合理,會繼續買,也可能會賣掉外國一些資產,或將資產上市,並不稀奇。高賣低買本來就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85歲的李嘉誠又批評,自己經營國際業務逾30年,今次是第一次聽到來自香港所謂的撤資論,「在全球其他地方前所未有,然後又傳到內地去了」;「撤資這兩個字是用來打擊商界、扣人帽子的一種說法,不合時宜,對政府和營商者都是不健康的」。


李嘉誠重申,「沒有撤資的事,日後出售業務也都跟撤資沒有關係,如果真要撤資,那麼最容易的就是遷冊(將公司遷移註冊地),我一定不會遷冊,長和系永遠不會離開香港」。但他補充,「不過規模的大小是另一回事,主要看情况而定,我有百分之百的責任保護股東的利益」。


認近年買入中港項目少

綜觀過去兩年,長和系於中港兩地的投資及買地確實較少,今年以來只有斥40億元買下的亞洲貨櫃碼頭控股公司,而且由去年至今未在本港買地,反而向歐洲收購資產為主,另一方面,出售資產中港比重卻較高(見表)。


李嘉誠也承認,過去兩三年買入的中港項目較少,因為地價太高,看到不健康的趨勢,無法成功投得土地,他認為高價投地而虧本,就是對不起股東。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