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物以罕為貴,舊版或絕版的物品,都是收藏家的目標。除了之前介紹過的古董家俬,有膽收音機(真空電子管收音機)亦是不少收藏家的心頭好,這些懷舊味十足的「膽機」,音色還保持得非常好,絕對是有聲有色的古董珍藏。
20世紀初的香港,擁有一部收音機或留聲機,是富貴人家的身分象徵,1950年代一部收音機動輒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當時一個普通經理月薪才二三百元,對一般小市民來說簡直就是「天價」消費品。
古董收音機因為備有真空電子管,所以也稱為真空電子管收音機Tube Radio,俗稱「膽機」。收藏古董有膽收音機30多年的朱子貴(圖),是朱記電子管(Chu Kee Electronics)的負責人,他小時候經常在爸爸的電器店玩耍,早已愛上真空電子管收音機。朱子貴說:「父親60年代開始經營電器維修及買賣的商店,店中擺放了各式各樣的電器,電風扇、電飯煲,當然還包括收音機,記得當時風扇抹油收費五元。在各式各樣的電器當中,我特別喜歡收音機,因為它們外觀非常精美,開機後,有真空電子管,加上機身的裝飾燈亮起來,真的很漂亮呢!沒錯,後來出現原子粒收音機,令機身縮細並普及化,但真空電子管的古董收音機可以說是藝術品,非原子粒收音機可比擬。」
拆機數膽喜孜孜
朱子貴共收藏了60多部古董真空電子管收音機,而當年最普遍的是「五燈機」。「每部收音機也有真空電子管,是所有真空電子管音響(Hi-Fi)的雛形,所以當時的收音機又名為『膽機』,因最基本的收音機都設有五個真空電子管,稱作『五膽機』或『五燈機』。要推動這五膽,要靠電容,電容也有分單頭或雙頭,單頭便宜一點,雙頭較貴。收藏收音機的人也喜歡拆下機背的板,打開後檢查機件,數膽數電容數喇叭,這都是箇中樂趣。」
收藏這類古董「膽機」,基本上是圍繞1930至60年代美國、法國、德國、英國、荷蘭、丹麥、比利時、西班牙等地出品,包括美國RCA、德國Telefunken(德律風根)或GRUNDIG(根德)等品牌,它們全採用優質木料、金屬、純電木、玻璃及高級塑料等製作收音機外殼及所有按鍵,只要適當保存,即使相隔數十年,依然可有完整的外觀,收音功能也可絲毫無損。「我年輕時跟父親學習修理電器,熟悉抹油翻新等工作,對日後保存收音機有莫大幫助。」
歐美跳蚤市場尋寶
朱子貴本身是退休的電子學系教師,在香港扶幼會的特殊學校任教達35年,這份工作方便他四出蒐購收音機。「做教師的好處是多假期,一有長假期永不在港,飛到歐洲或美國,跑到跳蚤市場尋寶。找到好的收音機收藏品,便會請我在英國、德國及美國開辦旅行社的朋友幫忙,等他們出團來香港時幫我把收藏品帶回來。」為什麼要如此轉折?「因為每次行程收穫也不止一部收音機,而機身體積及重量也有一定分量,我一個人手提行李上機頂多是一部起兩部止,寄艙則萬萬不能,因為這些收音機外殼多是木及玻璃製,一撞便粉碎,所以我便拜託朋友出團來港時順道把收音機放到手提行李袋內帶上機。」
文:簡一鋒
圖:陳淑安
編輯﹕王翠麗
美術﹕黃煒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