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超人教投資 高賣低買不賺盡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30日 06:35
2013年11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超人」李嘉誠日前接受內地《南方》報系的訪問,香港傳媒紛紛轉載,重點多放在李氏否認「撤資」。相對下,筆者向來自認「經濟掛帥」,對李嘉誠在訪問中談及其一向奉行的投資原則更感興趣。


李嘉誠被問及對香港樓市意見,他表示﹕「過去兩三年我們在香港買入的項目較少,香港地價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趨勢,內地的地價也飛漲,我們也無法成功投得土地」。


李一生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今年至目前為止,我們僅獲批出一宗總值只得30億元左右的樓盤,位居最末,以致我們今年全年賣樓只得約40億港元,僅及過去兩年每年銷售總額260億至270億之間的15%左右,是13年來最差的一年。」


「若地產業務繼續艱難地經營,高價投地而虧本,就是對不起股東。我們是一家小心經營的公司,長實(0001)今天的負債比例是4%,和黃(0013)是21%,以這麼大規模的公司而言,在外國是屬於低的比例,還有在加拿大的(Husky)赫斯基,負債比例只有12%,也是非常低的,這是我做生意的原則,對於債務和貸款問題,非常小心處理,如履薄冰。我在1950年開始做生意,到今天已經60多年,經歷過不少風風雨雨,也一路走過來。」


對於內地樓價高企,國民難以買樓,李嘉誠則回應:「這個都不用我說,你看現在內地政府部門都說要調控樓市,說房價太高,不聽他們的話,還可以聽誰的話?……是的,價格漲太高,一般老百姓已經難以承受。所以近期也看到政府出台了調控政策,譬如買二套房限貸等。現在投資地產的公司也有危險,要很謹慎,很小心,我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裱起AIG股票 告戒子孫「風險」

「高賣低買本來就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但就全世界而言,從來沒有批評過我們撤資,唯獨香港傳言不斷,令人遺憾……。」


總括而言,李嘉誠認為對香港和中國樓市都應謹慎行事,並指出他的商業行為,就是「高賣低買」,在現時市况不會高價搶地,公司盡量保持低借貸」。然而觀乎最近香港一些樓盤開售,又見大批市民似乎不介意高位入市,更多的是希望可在樓市賺最後一個銅板,大家說最終會是李嘉誠睇得準,還是現時搶樓的會是最終贏家?


另外,李嘉誠在主席辦公室接受訪問時被記者看到一張被裱起來的AIG股票彩色複印(見圖),原來乃是「超人」為了告誡子孫何謂「風險」,他專門花了8000美元,一口氣印了4張AIG股票的複印,並在上面用中文寫着「以此為鑑,可惕未來」。(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險公司AIG,受金融海嘯拖累,股價在2007年5月11日每股72.97美元,總市值1895.76億美元;2008年9月16日兩者分為1.23美元和167.78億美元,市值跌幅逾91%。)


旱時備船 澇時備車

李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旱時,要備船以待澇;澇時,要備車以待旱。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產,一家公司的現金流是正數的話,便不容易倒閉。」現在香港住宅租金回報只有2厘多一點,租金就是物業的現金流,樓價很大程度靠低息支撐,一旦利率回升,樓價較大幅度調整的機會不小,大家可做好壓力測試,如李嘉誠般的旱時備船、澇時備車?


事實上,很多人認為樓市會只升不跌,又或認為樓價不論高低,都應買樓自住。不過,中大金融專業應用教授王澤基在他的新作《主場經濟學》(圖)卻提醒大家買不買樓,必須衡量十件事:


(一) 你收入的穩定性,收入和經濟周期的關聯度有多大。如果是鐵飯碗政府官員不用考慮這點,如果是地產經紀,就要想清楚。大部分商業工作都與經濟和地產市場有很大關聯。如果收入波動性比較大,在房地產市場做投資就要尤其謹慎。


(二)不能光看現在的利息水平來衡量你的負擔能力。要以10年或20年的平均利息來看。


(三)不要相信預測。財經演員,事後諸葛亮多的是,預測準確倒沒有。如果預測的人真洞察天機,他會告訴你嗎?所以什麼看未來走勢來確定買不買樓來投資,絕對是騙你的。


除了買樓 錢還有很多用途

(四)樓價是你一年收入的多少倍。如果超過8倍就要好好想清楚,10倍以上非常危險。因為樓價只要下跌10%,就是你一年的收入。


(五)不賣不代表沒有輸錢。這和套現風險有關,如果可以保證你永遠都不用套現,不會生病、不離婚等等,那就可以。不錯,如果你真的在1997年買樓,等到2012年確實是回到原位。但若是你買了新界西的樓,2012年樓價還比高峰期低18%,更要保證我們未來不要像日本,樓價23年來跌了七八成。


(六)你的錢除了買樓,有沒有別的用途?人民幣存款只是其中一個用途,但不是最好的用途,更好的用途是投放在自己教育上,例如留學,和你孩子的教育。


(七)你的錢可以用來支援你做別的東西嗎?如創業、換一份更理想的工作時作周轉等等。或者你想過到外地工作,增廣見聞嗎?


(八) 朋友要結婚,一定要買樓,但是不想負擔太重,所以要搬到新界上水。她男朋友上班要花很多時間,見面的時間少了。時間也是人生裏很重要的資產。值得為了擁有房子而犧牲相處的時間嗎?


(九) 如果你買不起你孩子學校附近的樓宇,而要搬到很遠,犧牲了孩子學習或玩耍的快樂,值得嗎?

(十)縱然樓價不跌,甚至上升,問問自己,一間500平方呎(實用面積350平方呎)的所謂豪宅,值得你們兩夫婦以一生的青春去換取嗎?我看到要付房貸的朋友不去旅行,周年慶祝也沒有,省吃儉用,為的就是一個只是勉強放得下單人牀的小房間。值嗎?


筆者就認為,身在香港,買不買樓自住是很個人化的問題,至於應否買樓投資,除了看香港樓價會有否大跌的風險或進一步升值潛力,還應考慮是否可投資在香港以外,比如內地的房產。根據摩根大通的一份研究報告,近年內地樓價雖急升,但經濟增長更快(圖1),香港樓價很大程度已悉數反映了本地的經濟增長(圖2),則內地房產是否較香港樓更值得投資?實在值得深思。《明報》將在下周四(12月5日)舉辦中港物業投資研討會,為大家分析中港樓市的投資前景,有興趣可登入以下網址報名(http://mpfinance.com/property1207.htm)。


陸振球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