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以新思維處理鄉郊土地 打造為港人真正後花園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03日 06:35
2013年12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先後發生大浪西灣村與大嶼山沙螺灣村村民封村,拒絕外人入村事件,背景原因各有不同,村民的舉措被認為強橫,市民普遍不認同。不過,具體分析,兩村事態性質涉及村民為權益、生計而掙扎,相信並非孤例,在新界衆多鄉村,特別是位處較偏遠的一些村落,肯定有類似情况。政府處理鄉郊土地,要擺脫只有興建丁屋的思維,加強鄉村建設,創造可以讓村民經營民宿等條件,使原居民選擇留守土地找到生計,屆時相信也會吸引一些人落戶鄉村,使鄉郊成為港人可以真正共同享用的後花園。


現行政策惡性循環

鄉村必然貧窮破落

大浪西灣村民抗拒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他們主要認為土地價值將變為零,而在範圍內申請建屋,數十年來只有兩宗獲批准,按村民在報章刊登廣告陳情,表示一旦土地成為郊野公園一部分,等於政府佔奪私產,郊野公園條例嚴限私人土地發展,包括生活必需的基建及設施等,都顯得嚴重落後,造成鄉村破落、貧窮、交通不便,村民被迫離開家園到其他地方謀生,人口銳減,形成衰落循環,鄉村傳統人文文化風俗等逐漸消失,鄉村走上陰乾毀滅之路。


大浪西灣村民提出要求政府以換地或收購土地方式,補償他們的「損失」,不過,按既定政策,看來村民的期望會落空,而劉皇發議員提出把大浪西灣剔出郊野公園範圍的修訂議案,在立法會分組點票中難獲足夠票數支持,所以,大浪西灣納入郊野公園範圍的可能性較大;至於村民聲言申請司法覆核維護權益,即使他們打贏官司,若政府的鄉村政策依舊,他們的處境不會因而改善。


至於沙螺灣村,上月中也曾發生封村事件,村民以單車人士橫衝直撞、村內治安較差、政府違諾未修建行車路接駁大澳等為由,在村口安裝鐵閘,不准外人進入,使得旅遊人士需繞道而行,大感不便。


沙螺灣村封村,是否仿效大浪西灣村的做法,不知道,而村民提到政府違背諾言,不修路接駁大澳一事,值得討論。此事可追溯至1983年年底,小輪公司因為經營虧蝕,取消中環至大澳(經馬灣、屯門、東涌和沙螺灣)的渡輪服務,當時政府規劃興建深屈至昂坪、深屈至沙螺灣兩條道路,維繫受影響村落居民往來外地。但是深屈至沙螺灣的2.4公里道路,雖曾納入鄉郊規劃及改善策略小型工程計劃,但是1991年人口普查發現,有關鄉村人口只有73人,當局認為不再有理由支持興建估計耗費約2500萬元的道路,工程因而擱置。


政府欠沙螺灣村村民一條行車路,是事實,若要有足夠人口才修建道路,則以沙螺灣村位處偏遠,這些年很難想像人口會增加至符合要求,所以,若政策不變,則沙螺灣這條路大概修建無期。


然則,綜合大浪西灣村、沙螺灣村的情况,一個若劃入郊野公園範圍,難以發展,一個缺乏行車路接駁外地,則它們豈非要持續衰敗破落下去?若政策不變,結果極可能如此,但是政府若尋求活化鄉郊土地與相關資源,事態或許是另一個故事。有兩點值得討論。


(1)政府對於鄉郊土地,必須嚴守規劃,堅持原居民丁屋不可以溢出現行規定範圍;然而,政府對鄉郊土地,要擺脫只有讓原居民申請興建丁屋的思維,因為土地和其上的一些資源,若規劃得法,輔以一定基建設施,會帶來根本改變和積極效益。


(2)新界、大嶼山不少村落,風景優美。大浪西灣的美景,有目共睹;由東涌出發步行到大澳,沿路美景處處,其中沙螺灣、䃟石灣、深石村到深屈一帶,有鄉村聚落,若這裏增加一些基建設施,例如有車路通達等,是一處發展民宿的理想地點。近年,台灣一些農村的民宿,港人印象深刻,其實沙螺灣一帶和不少新界不少已經十室九空的村落,具備發展民宿的條件。問題是如何留住村民,讓他們有營生空間而已。


活化鄉郊土地資源

留住原居民自力營生

市民對鄉郊生活的嚮往,假日新界、大嶼山等鄉郊地區,都有大批遊人,可見一斑。現在每逢長假期,許多人蜂擁到外地旅遊,設若新界、大嶼山有具吸引力民宿,讓市民可以短暫避靜避世,相信屆時市民度假會多一個選擇。


本港不少鄉郊距離市區往往只有數十分鐘路程,以彈丸之地而擠着超過700萬人,很多市民以身邊有偌大的綠化世界而驕傲,若政府有新思維,推動鄉村建設,活化現有資源,則不但可以把更多原居民留在土地上,他們的心思也不用只盤算申請興建丁屋賺錢,而是利用現有資源謀生,市民也可以真正享用鄉郊土地,使之成為全體市民的後花園。新鄉村政策可以提升香港的整體質素,值得政府研議考慮。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