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比個人比政綱比團隊 破困局穩施政創契機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09日 06:35
2013年12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日前發表政改諮詢文件,就2017年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提出7點議題,包括提名委員會的人數、組成、選民基礎、產生辦法、提名程序等,以及普選的投票安排、行政長官的任命程序及政黨背景等。單是這7個議題,已經需要頗多篇幅來深入探討,但普選特首涉及的重要政制議題絕對不止這7個,還必須包括如何改善管治、理順行政立法關係、培育政治人才等重大課題,我們將就此發表一系列的專題社評,與讀者一起探索香港的政制出路。我們知道普選不是萬應靈丹,但我們相信,邁向普選和實現普選的過程,可以帶來打破管治困局的契機。


政府如何組成運作

諮詢文件有重大遺漏

普選不是萬應靈丹。如果只是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主要官員的組成和行政會議的運作和現時一樣,與立法會主要黨派分離割裂,行政立法僵持對立的困局恐怕不會有實質的轉變,普選產生的特首在當選蜜月期結束後,將重蹈回歸以來3任特首的管治困境。因此,如果我們期待普選能夠帶來全新的政治局面,為香港打造長治久安的政治制度,就必須一併處理普選後政府如何組成和運作,以及政府如何與立法會協作。令人遺憾的是,政府的政改諮詢文件對這些極重要的、與特首普選息息相關的議題,幾乎隻字不提,由此進行的諮詢不免有重大的偏差和遺漏。


我們相信邁向和實現普選的過程可以帶來革新政局的契機。由於回歸後10多年來,香港一直被管治困局纏擾,在落實普選的時候,有意參選的人必須告訴選民,他或她打算如何突破困局,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政治新秩序,其政綱必須包含普選後如何改善管治的具體方案。不單如此,如果有一個候選人可以獲得眾多資深公務員支持,又有工商及專業界重量級人士撐場,還得到包括建制派與泛民主派一些主流政黨的認可,形成一個有廣泛代表性,覆蓋政壇左、中、右勢力的執政聯盟,其政綱能落實的機會將會大增,這名候選人獲市民信任勝出選舉的機會也會大增。這樣的普選,將會是一次比個人、比政綱、比團隊的選舉,經過這樣的選舉,特區政府便有機會產生一個同時代表港人主流民意並反映政壇主流勢力的執政班底,重新譜寫與政黨主導的立法機關的協作關係。


或許有人認為,如果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首能虛懷若谷,招攬四方賢能之士加盟組班,又積極吸納立法會內主流政黨的人才進入政府,同樣可以產生一個有廣泛代表性,覆蓋政壇左、中、右勢力的管治聯盟。這在理論上是有可能的,但在現實世界是不會發生的。沒有普選的強大民意授權,習慣明哲保身的資深公務員會願意加入政治問責團隊這個熱廚房嗎?功能團體制度確保了工商界在特首和立法會的產生上擁有特權,猶如政治免費午餐,他們還會冒險費勁去參與管治團隊嗎?在現行的畸形政治制度下,加入了行政會議的建制派主流政黨常抱怨有責無權、有辱無榮,沒有加入的泛民主派主流政黨則視加入行會或問責班子為畏途,恐怕被消音滅聲,沒有這些主流政黨在議會內由衷的、聯合的支持,特區政府如何能夠有效施政?


管治困局每况愈下

市民應把握機會把脈斷症

回歸10多年來,香港經歷了商人治港(董建華)、公務員治港(曾蔭權),如今輪到專業人士治港(梁振英),這種種不同類型的特首人選都試過了,管治團隊的組成也從純公務員班底變成政治任命,更增設了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等層級,但香港的管治困局依然,且有愈變愈差之勢。是時候來一次全面的檢討了。北京當局招聚了百多名內地和香港學者,組成全國港澳研究會,由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當會長,成立大會邀得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出席,明顯帶有官方色彩。我們希望港澳研究會正視香港管治失效的現實,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供社會各界討論。我們也希望香港市民把握今次政改諮詢的機會,為當前政局亂象把脈斷症,找出病因,尋求藥方,走出困境。


〔政改與管治系列之一.逢周一見報〕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