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子女購醫保 大慳醫療費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10日 06:35
2013年12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家長剛為子女撲完「13價」疫苗,隨即又要迎戰H7N9禽流感,加上每年1至3月為流感高峰期,抵抗力較差的嬰幼兒尤其容易中招。普通科門診每次收費動輒200、300元,一旦要入住私家醫院,埋單動輒過千甚至上萬元。其實,家長可考慮為子女投保醫療保險,因能力及實際需要選擇住院及門診計劃級別,入門保費每年約2000至3000元,為子女的健康及自己荷包多買一重保障。


現時市面鮮有針對兒童的醫療保險,但一般受保年齡低至初生15日,父母可代為投保。醫保產品可分住院及門診保障,後者通常為自選附加項目,保障範圍大同小異,包括住院費、雜費、巡房費、手術費及麻醉費等,部分更設「住院加牀費」,以便家長於子女住院期間照顧相伴。


受保年齡低至初生15日

假設為一名3歲兒童投保保柏「童康健」大房計劃,每年保費為2151元,中銀 「醫療綜合保障」計劃一(附加重症住院) 每年保費為 1812元。


門診方面,保障範圍包括普通醫生、專科、中醫、物理治療,甚至X光及化驗測試等,各項保障設有自付額,即俗稱的「墊底費」,金額視乎不同級別的計劃而定。


以恒生「綜合門診保障」計劃A為例,初生15日至4歲每年保費為2518元,普通科門診不限次數,每次需自付50元,專科及中醫診症皆有涵蓋,英國保誠「診療寶」同樣不限門診次數,另包於診所內進行的小型外科手術,初生15天至5歲每年保費為2946元。


留意索償次數 自付額上限

家長於選擇醫保產品時,除要留意索償次數、金額上限及自付額,還要注意保障是如何計算,如保柏住院保障雜費是以每合約年度計,住房及膳食收費則以日計,中銀的「醫療綜合保障計劃」內的麻醉師費,是以外科手術費賠償額的30%賠付,與保柏的每次手術計亦有差異。


此外,一般每次看診通常只包3天基本處方藥物,如超出日數,或所需的藥物為性質特別及費用昂貴,醫生或保留權利徵收額外藥費。至於牙科治療和美容有關治療,一般不在受保範圍內。


牙科及美容治療 多不受保

家長更要留意,部分保單設有指定醫療網絡,其醫生的治療方針及藥方未必與小朋友「夾」,地點亦不一定「就腳」,故於投保前,家長最好先查詢自己的家庭醫生是否在名冊之內。


除了抵抗力較差,兒童患嚴重疾病並不罕見,例如川崎症、出血性登革熱、再生障礙性貧血及1型糖尿病等。倘若子女不幸患上危疾,父母除要竭力照顧外,同時要應付長期而高昂的治療開支,可說是百上加斤。


危疾保兼儲蓄 涵蓋25種嚴重病

富通保險就有專為兒童而設的危疾保險,投保年齡低至初生15日,提供保障期至25歲,保單涵蓋25種嚴重疾病,一旦受保人確診染上指定的疾病或身故,承保商提供相當於投保額100%的賠償,保單設有現金保證價值,兼具儲蓄功能。


明報記者

[余美玉 理財專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