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消防處救護員會總幹事屈奇安表示,對案中基真小學選擇致電聖約翰救傷隊召喚救護車而不是報警,感到大惑不解,指出遇上突發事故,「打999報警已是港人基本常識」,而聖約翰救傷隊救傷車通常可處理一般急救事件,今次由聖約翰接報後因事態嚴重而自行報警,實屬罕見。有資深校長認為,校方這次做法有違常理。
救護員會﹕不報警費解
屈奇安說,消防處救護員除肩負急救工作外,還發揮「輔助醫療人員」角色,甚至需要施藥、插喉及注射,每輛救護車至少有一名年資達10年的救護員隨車。現時聖約翰救護員分為全職及兼職,正職須有40小時急救訓練證書,入職後要上進修課程,每年做延續評核;至於兼職,只須接受40小時急救訓練便可跟車服務。
有資深小學校長說﹕「墮樓事故十分嚴重,即使有理由相信(聖約翰可)更快來到,例如救傷站就在校舍旁邊,校方按常理亦應同時打999報警,因為老師沒有足夠醫學知識,難分情况有多危急。」但他同時認為,事件令人傷感,盼公眾勿過分予校方壓力,若現行指引不足,盼意外後能改善,免悲劇再生。
資深校長﹕盼指引改善防再生悲
女學生死因有待查證。事實上,1999年發生過一宗意外,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一名中七男生,疑貪玩將樓梯扶手當滑梯,從校舍6樓墮天井身亡。2001年,教育局按死因庭裁決要求,發通告要求校舍樓梯所構成的天井,梯邊必須加設防墮網。惟今次事件發生地點並非天井,而是毗鄰校舍的操場,故應未受此限。
根據教育局發給全港學校的《學校行政手冊》中「安全措施及指引」,表明各校應制訂清晰指引預防不幸事故,並確保在意外發生時採取適當行動。
救護員會﹕不報警費解
屈奇安說,消防處救護員除肩負急救工作外,還發揮「輔助醫療人員」角色,甚至需要施藥、插喉及注射,每輛救護車至少有一名年資達10年的救護員隨車。現時聖約翰救護員分為全職及兼職,正職須有40小時急救訓練證書,入職後要上進修課程,每年做延續評核;至於兼職,只須接受40小時急救訓練便可跟車服務。
有資深小學校長說﹕「墮樓事故十分嚴重,即使有理由相信(聖約翰可)更快來到,例如救傷站就在校舍旁邊,校方按常理亦應同時打999報警,因為老師沒有足夠醫學知識,難分情况有多危急。」但他同時認為,事件令人傷感,盼公眾勿過分予校方壓力,若現行指引不足,盼意外後能改善,免悲劇再生。
資深校長﹕盼指引改善防再生悲
女學生死因有待查證。事實上,1999年發生過一宗意外,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一名中七男生,疑貪玩將樓梯扶手當滑梯,從校舍6樓墮天井身亡。2001年,教育局按死因庭裁決要求,發通告要求校舍樓梯所構成的天井,梯邊必須加設防墮網。惟今次事件發生地點並非天井,而是毗鄰校舍的操場,故應未受此限。
根據教育局發給全港學校的《學校行政手冊》中「安全措施及指引」,表明各校應制訂清晰指引預防不幸事故,並確保在意外發生時採取適當行動。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