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長者骨質脆弱,肩關節容易受傷,傳統手術會在手臂骨內置入人工肩關節,代替已勞損或碎裂的骨骼組織,但手術後只有41.9%病人可提手臂高過90度,本港近年引入反向肩關節置換手術,把人工關節置於肩骨,利用肩膀肌肉拉動手臂,令關節移位及骨骼碎裂的病人可舉手或提物。
傳統手術僅41%可提手臂
骨科專科醫生周啟斌表示,長者骨折後上臂骨(即肱骨)容易碎裂,肩關節會因移位而失去活動能力,沿用多年的傳統手術是在上臂的肱骨近肩關節一端裝上金屬圓球狀的活動關節,以代替碎裂的骨骼組織。不過,年長患者骨頭癒合不佳,加上其肩膀筋腱隨年紀愈大而變薄及撕裂,部分患者裝上人工關節後無法正常郁動,手術療效有限。他引述外國研究指出,只有41.9%病人接受傳統手術後手臂可提高過90度。
至於引入本港約兩三年的「反向肩關節置換手術」,人工關節結構原理與傳統手術相反。周解釋,新手術把該球狀金屬關節置於肩胛骨,另一凹槽狀關節部分則放置於上臂肱骨,利用肩膀的三角肌可拉動手臂,即使肱骨及肌腱受損,亦不會影響人工關節的活動能力。
港至今約10多患者接受手術
周啟斌稱,新手術原本針對旋轉肩袖撕裂患者,近年發現對肩關節嚴重骨折患者同樣有效,估計本港至今約有10多名患者接受該手術,適合對傳統手術無效、70歲以上的較年長患者。反向肩關節置換手術約為16萬元,該人工肩關節費用約3至4.5萬元,傳統手術費則便宜約兩三成,人工肩關節費用約2萬至2.5萬元。
威爾斯醫院骨科顧問醫生容樹恒表示,反向肩關節置換手術近一兩年引入公立醫院,並非太多患者需要接受該手術,威院至今接收約一兩名有關患者,相信其他公院也只有數名患者已接受手術。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