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多國領袖昨暫擱紛爭,同場追思曼德拉,盼體現其生前宣揚的和解信息,奧巴馬趁機向古巴領導人勞爾伸出「友誼之手」,盡顯外交手腕。分析家早指出,國際政要的喪禮向來為非正式外交的重要場合,但各國首腦的互動卻是充滿學問,並不是每雙手都能隨意握的。
「曼德拉樂見」成解畫金牌
國際關係中不乏藉「偶遇」等形式讓關係處低谷的兩國政要交談破冰的事例,當中許多發生在預早排定的外交場合。相比之下,出席喪禮的領袖都是臨時決定行程,事先協商「偶遇」的空間較小,但仍是難得良機。
泛歐洲智庫歐洲外交委員會中東總監利維(Daniel Levy)指出,悼念會場合為有政治盤算的領袖提供掩護,例如座駕同時到達會場,或在會場通道上相遇。昨日而言,即使擺出異於平常的友好姿態,亦可利用「和解是曼德拉所樂見」為理由開脫。
英官曾擋查理斯與獨裁者握手
美國國務院前官員、新美國基金會研究員庫爾茨-費倫(Daniel Kurtz-Phelan)則指出,基於悼念會時間有限,保安嚴密,領袖要會面並不容易。雖然各國領袖或可藉此機會為外交困局打開缺口,但須小心處理。曾參與不少重大人物喪禮的英國前外相歐文(David Owen)亦稱,領袖之間互動須謹慎,不能隨便握手或合照。
歐文憶述,1978年出席肯尼亞國父肯亞塔(Jomo Kenyatta)喪禮時,自己曾故意擋在王儲查理斯和烏干達獨裁者阿敏(Idi Amin)中間,阻止阿敏與查理斯握手,而當時英國官員對阿敏藉機與查理斯合照「非常恐慌」。2005年,查理斯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喪禮時曾和津巴布韋獨裁者穆加貝握手,受外界猛烈抨擊。
「曼德拉樂見」成解畫金牌
國際關係中不乏藉「偶遇」等形式讓關係處低谷的兩國政要交談破冰的事例,當中許多發生在預早排定的外交場合。相比之下,出席喪禮的領袖都是臨時決定行程,事先協商「偶遇」的空間較小,但仍是難得良機。
泛歐洲智庫歐洲外交委員會中東總監利維(Daniel Levy)指出,悼念會場合為有政治盤算的領袖提供掩護,例如座駕同時到達會場,或在會場通道上相遇。昨日而言,即使擺出異於平常的友好姿態,亦可利用「和解是曼德拉所樂見」為理由開脫。
英官曾擋查理斯與獨裁者握手
美國國務院前官員、新美國基金會研究員庫爾茨-費倫(Daniel Kurtz-Phelan)則指出,基於悼念會時間有限,保安嚴密,領袖要會面並不容易。雖然各國領袖或可藉此機會為外交困局打開缺口,但須小心處理。曾參與不少重大人物喪禮的英國前外相歐文(David Owen)亦稱,領袖之間互動須謹慎,不能隨便握手或合照。
歐文憶述,1978年出席肯尼亞國父肯亞塔(Jomo Kenyatta)喪禮時,自己曾故意擋在王儲查理斯和烏干達獨裁者阿敏(Idi Amin)中間,阻止阿敏與查理斯握手,而當時英國官員對阿敏藉機與查理斯合照「非常恐慌」。2005年,查理斯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喪禮時曾和津巴布韋獨裁者穆加貝握手,受外界猛烈抨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