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銀行鬆綁 歐債堪憂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16日 06:35
2013年12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洲金融業每逢遇到困難,基本上都是靠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獨力支撐。雖然歐盟推出過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及歐洲穩定機制(ESM),但兩者其實只不過是臨時構建的附加系統,本來並不存在於歐洲金融體系。


美國版的金融改革有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沃爾克法則(Volcker Rule);英國版的金融改革則有所謂「圍牆」(Ring-fencing)的維克斯法則(Vickers Rule);歐洲方面,屬於自己的金融改革似乎亦快將出台。


央行放水 歐銀藉機賺快錢

歐洲金融業的系統性風險,歸根究柢其實離不開歐債,因為歐債的主要買家乃歐洲各大小銀行,所以當歐債出事,歐洲銀行亦無法置身事外。歐洲版的金融改革,目的就是要設法協助歐洲銀行,盡快拆走歐債這枚炸彈。


過去五年,歐洲央行主要靠減息、在二手市場購買歐債,及「放水」增加流動性(兩次LTRO合計超過1萬億歐元)等不同方法,企圖全方位紓緩銀行業壓力。但諷刺的是,歐洲的銀行寧願利用「便宜」的資金來炒賣更多歐債賺快錢,亦堅拒放貸支援實體經濟活動,結果歐洲經濟每况愈下,歐洲銀行的拆彈則愈攬愈大。


德國讓步 組銀行聯盟機會大

討論多時的銀行業聯盟(Banking Union),固然是歐洲版金融改革的核心部分。德國本來一直反對成立銀行業聯盟,擔心德資銀行失去自身優勢,但近日連德國亦開始轉口風,令有關計劃成事機會大增。


銀行業聯盟既有助減低銀行倒閉的風險,亦為各成員國政府節省大筆可能要拯救銀行的支出,反過來維護了政府的財政。 不過,要成功為歐洲銀行「拆彈」,僅成立銀行業聯盟並不足夠,銀行始終需要加快去槓桿化的進度,尤其是要逐步降低歐債攤佔銀行持有資產的比例,以減低銀行日後被歐債危機拖累的風險。


歐洲版金融改革的另一個目標,是鼓勵銀行更積極重返放貸活動,重振實體經濟。對此,歐洲央行有可能在貨幣政策上作出配合,包括考慮實行隔夜存款負利率,逼銀行借錢出「大街」,以及繼續「放水」增加流動性。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上周主動放風,表示有必要完善LTRO(長期再融資操作)的應用,確保貸款對實體經濟有幫助。換言之,德拉吉已承認,第三輪LTRO事在必行。


第三輪LTRO 事在必行

日後歐洲央行推出第三輪LTRO,不排除會參考類似英倫銀行的「融資借貸計劃」(Funding for Lending Scheme),要求銀行申請央行低息貸款,必須用於放貸,而不是用來炒賣歐債套息。


目前歐洲官員一心只為盡快協助歐洲銀行「拆彈」,不過,屆時歐洲銀行減持的歐債,由誰接手,將直接影響到整個歐債市場的表現。比較能夠確定的是,財政較健全的國家債券,例如德債,應該無懼沽壓,但其他國家債券的命運,則很難說得準。德拉吉一早部署好在二手市場直接購買歐債的OMT(直接貨幣交易)計劃,終於可以大派用場了。


冠一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

www.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