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銀不良貸款 明年料續升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16日 06:35
2013年12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衡量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况,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一直都是重要指標。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一直處於1%以下,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表面上看,中國銀行業的貸款運營十分健康,事實上,很多問題沒有反映在數字中。業內對到期貸款進行續貸或者延還款期限的情况很普遍,有些銀行對貸款進行重組或者直接賣出,而不進行壞帳確認,這就導致實際不良貸款的數量要遠遠大於統計數字。


地方債壓力不斷增大

根據銀監會公布的上市銀行季度報告,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餘額已經連續8個季度上升,達到5636億元(人民幣•下同)。在最近的第三季度,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同時上升。筆者預期,明年的不良貸款率將在可控範圍內將持續上升,得出這個結論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根據銀監會年報,江浙一帶是不良貸款的重災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地的民間金融體系比較發達,民間金融的借貸對象主要是小微企業,小微企業借貸成本高,利潤低,容易出現風險。由於金融體系的風險具有強大的傳遞性,民間金融的風險會很快傳遞到銀行系統,導致銀行的貸款出現問題。


其次,地方債還款壓力逐漸增大。為了對抗2008年的金融危機,內地曾經採取大規模的財政擴張政策。4萬億的財政擴張政策在短期內使得內地經濟有所好轉,但同時也導致全面的地方債務危機。由於近八成的地方債來自於銀行信貸,地方債務危機對銀行不良貸款造成的影響相當大。而大部分的貸款到期是無法償還的,作為借款方的銀行只能進行貸款展期,這不能從本質上解決貸款不良化的問題。2013年地方債總額已經擴展到15萬億到18萬億之間,各地政府面臨越來越重的還款壓力。很多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循環舉債,發行新債來償還舊債,今年地方債的發行額度達到了3500億元,比去年提高了整整1000億。持續以新債替換舊債,會形成惡性循環,重者可能影響到政府的聲譽。


產能過剩企業破產

同時,產能過剩企業破產,造成大量資金虧空。以無錫尚德為例,在政府支援下大規模進行擴張,增長的產能遭遇萎縮的市場需求,導致尚德最終破產。尚德破產後留給9家銀行高達71億元的負債無法償還,大大增加了當地銀行的不良貸款。而隨著國家出台化解產能過剩的指導政策,越來越多的產能過剩企業面臨無法從銀行貸到資金的狀况。特別是大企業的資金鏈一旦出現斷裂,還會產生相當程度的輻射效應,導致一批小企業面臨破產風險。企業破產形成的大量無法償還的負債會在今後的幾年內逐漸在銀行的不良貸款中有所體現。


種種迹象表明,明年的不良貸款額度和不良貸款率還會繼續上升。


政府將出手 剝離不良貸款

但是,政府調控對不良貸款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為了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國家需要把不良貸款的額度和不良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06年的7.1%下降到現在不足1%,政策性剝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見國家力量在處理不良貸款問題上卓有成效。


綜合考慮之下,明年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將保持上漲,但國家和銀行會採取一定的措施,保證其變動幅度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出現大幅增長的可能性不大。而地方債作為不良貸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信用擔保之下,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

[郭田勇、季賽 中國專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