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東夫人醫局內部曝光 後園可加建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19日 21:35
2013年12月19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就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招標,昨日安排傳媒預覽4幢歷史建築,其中古洞何東夫人醫局自2005年停用後再次開放,古蹟辦形容此幢80年歷史保存完好,過往作診所之用,少有改建,而醫局屬「中西合璧」建築,如屋頂上面鋪設中式瓦片,內裏有西式壁爐和油燈等。中標者需保留建築原有特色,但容許內部改動,另為符合現時消防安全標準,可在後園加建水缸等設備。


除了何東夫人醫局,納入計劃的還包括大坑書館街12號、薄扶林道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及上次流標的司徒拔道景賢里,當中以何東夫人醫局面積最大,佔地逾3.8萬平方呎,由何東爵士捐款於1933年建成,2005年停用。


掛夫妻瓷相 保留天井油燈

屬二級歷史建築的醫局外貌以灰白色為主,入口上方飾以石匾,上面刻有「何東麥夫人醫局」字樣,屋頂以木架結構支撐,上面鋪設中式瓦片,但由於屋內用鐵壁爐,屋頂上方亦見有煙囪。


建築物內仍掛有何東與第一任妻子麥秀英的瓷相,門口則與後院對稱,主樓設有診症室和會面室等。連接主樓的平房,前身為員工宿舍及度假屋,受中式建築影響設有天井,還有油燈與鐵柱,日後都需保留。平房側邊設有車房,由於沒有天花遮擋,可直接望到屋頂木架結構。


古蹟辦高級文物主任盧偉健說,何東夫人醫局大致保存完好,活化時應要保留外牆建築特色,如木窗木門、屋頂上的瓦片及木製結構,內裏的架構日後可改動,但不能損害建築特色並要通過結構工程師評估。發展局早前指期望醫局可活化成度假營或遊客中心。


大坑盼孔聖學堂介紹舞火龍

至於大坑的書館街12號,前身是「孔聖義學」學堂,二戰時遭破壞,於1949年由大坑居民包括胡文虎捐助原址重建,屬現代主義建築,具功能及實用性。大坑坊眾福利會總務主任陳德輝表示,區內居民期望能介紹大坑舞火龍的傳統文化,初步構思會投票申請改建用作博物館,介紹舞火龍的歷史文化,並設商舖讓遊客選購紀念品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