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梁振英到北京述職之際,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為了令中央更好地了解特區施政情况,必須更「規範化」行政長官向中央的述職,使之逐漸成為行政長官向中央負責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據傳媒報道,劉兆佳認為《基本法》並沒有提及中央如何在維護「兩制」的同時,行使「一國」的權力,令部分人以為中央委任行政長官和官員等時只是「橡皮圖章」,又或誤以為凡立法會通過的一些議案,「中央一定要接受」。他指出,中央在行使權力時應踏入「程序化、制度化、細緻化」。
結果,港澳辦主任在接見梁振英後,指出過往特首述職多是談成績,現在中央要求要「找到不足」和詳述未來規劃等。由此可見,劉兆佳認為中央與特區的權力關係應該更制度化,談的主要是加強中央對特區政府的規範能力。當然,不少人樂於見到中央對梁振英的表現持批判的態度,但中央進一步加強監控特區事務,對解決當前特區的管治危機是禍是福?
一國壓倒兩制
自從2003年七一遊行以後,中央政府對特區事務由「放任自流」改變為「高度介入」,甚至是「以我為主」。原本以為在軍事及外交事務外,特區政府能實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但在法律上中央行使釋法權不單直接影響特區的社會政策(如居留權),更嚴重的是挑戰特區法院的「終審」地位。而人大常委決定對2007和2012年不實行普選,不單是逆香港民意而行,更規定立法會直選議席與功能議席比例不變,令政制停滯不前,違反《基本法》循序漸進至全面普選的精神,以一國壓倒兩制。
上面這些舉措即使不智,中央行使權力時亦嘗試說明其法律依據。但每次立法會、區議會、特首選舉委員會,以至特首的選舉,中聯辦及其他內地單位直接介入動員、協調、箍票(有相關報道亦有親身經歷),其法律基礎何在?現在連處理特區內部事務,如應否運用特權法調查電視發牌事件,中聯辦竟公然介入議會箍票反對。其所謂維護「行政主導」憲制安排的說法,如被進一步引伸,將賦予中央駐港機構無限空間干預特區事務。
人心離散 對一國兩制信心不斷流失
如果中央高度介入特區事務始於2003年反23條的七一遊行,反映中央擔心香港人心仍未回歸,懷疑反對派興波作浪、甚至英美勢力亡我之心不死等等。但不管中央怎樣想,10年介入的結果是特區人心離散、對一國兩制信心不斷流失。根據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的民調數據(圖一),在2002年,有58.3%市民認為中央政府有落實一國兩制,但到了2013年,卻下跌至23.3%。而市民對中央政府的觀感(圖二),亦從2007年有58.2%覺得「好了」,下降至2013年的22.6%。由此可見,中央高度介入的結果是適得其反,是時候研究如何規限中央政府在港權力了!
要挽回香港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當務之急是開放普選,實踐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如果中央願意放權,那麼加強述職的要求可以視為一種平衡一國與兩制之道。否則,單方面加強對特區政府的權力規範化,中央政府及其駐港機構繼續任意行使權力,一國兩制只會提早結束!
作者是學者、和平佔中倡議人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