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結構改革見效 利復蘇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31日 06:35
2013年12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13年財經年度大事,應該非「美國聯儲局退市」一事莫屬。


眾所周知,聯儲局在本年度最後一次議息會議宣布減少買債規模,由2014年1月起,將每月850億元(美元•下同)的買債規模削減100億至750億元,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證券的規模則各減50億元,並維持原利率水平不變。對於這個行動,市場可說一早已有心理預備,知道美聯儲遲早一定會有所行動,只差在什麼時間而已。嚴格來說,其實聯儲局只是減少「泵水」,而非「收水」。


伯南克兩手準備 減震盪

筆者記得,當日該消息甫出,歐亞多個主要股市上揚,美股曾於開市早段微跌,但及後回升,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的升幅亦不算多,從股市及息率的波動性有限可見,市場對於美國的退市憂慮早已消化一大半。


其實伯南克是有兩手準備的,他重申退市是靈活多變的政策,第一會根據美國經濟數據走勢,採取逐步式退市;第二是未來QE(量寬)縮減規模屬可加可減機制,或者不縮減。伯南克這種「出口術」做法,主要有兩大目的:(一)冲淡退市為環球市場所帶來的震盪後果;(二)穩定各類資產價格,例如樓價。


雖退市 美GDP未見大幅改善

一如筆者過去幾年的預期,美國經濟復蘇的力度一直使市場失望。自08年金融海嘯發生至今,美國於5年內推出三次QE(QE1、QE2、無限QE),即使今天決定逐步退市,但GDP(國內生產總值)依然未有大幅改善,只有金融投資(指美股不斷創出新高)的表面復蘇,其實是把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轉移到政府的肩膀上,可想而知美國隱藏的系統性風險仍未解決。投資者除了緊貼環球市場經濟及股市走向外,亦須觀望美國10和30年期國債息率的升跌(很有機會分別突破3厘和4厘的關口),因它是量度息口轉向的重要指標。不過,投資者亦不能完全看淡美國,至少其經濟底子夠強,過去5年在科技研發、能源效應、製造業再生方面均取得良好進展,例如頁岩氣的大規模開發,減少對石油需求增加,這些都是經濟結構上成功改革的亮點,有助實體經濟復蘇。


GNEC投資管理

info@gnec.net

[黃元山 經管人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