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納米刀無創治肝癌 亞洲首例3天出院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31日 21:35
2013年12月31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完成亞洲首個經皮穿刺「納米刀」治肝癌臨牀個案,林先生(67歲)因肝腫瘤緊貼血管生長,無法使用現有的「熱能消融」(熱融)治療,遂參與臨牀研究。負責手術的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科教授余俊豪指出,手術前會先掃描腫瘤的準確位置,再將3根直徑1毫米的電極針透過皮膚刺入體內,以3000伏特高壓電流「圍剿」腫瘤,結果成功令腫瘤徹底凋亡,既免卻開刀之苦,復元期亦短,病人術後第3天可出院,至第4天更可外出「飲茶」。


現行熱融治療 難施於肝臟

熱融治療是醫學界治療實體癌症(如肝、腎或骨癌)常用方法,即透過皮膚刺針發出達50℃的熱能,令腫瘤壞死。不過,針對血管極密集的肝臟,熱融就非萬試萬靈,因血液常溫為37℃,對熱能刺針有「降熱效應」,會削弱療效,故貼近血管而生的肝腫瘤,可能無法應用熱融,需開刀切除。


余俊豪指出,歐美、台灣近年陸續開展納米刀治肝癌臨牀研究(見另稿),他與其團隊則於今年4至6月以豬做實驗,研究納米刀有否副作用。


3刺針放電流「圍剿」腫瘤

余引述動物實驗結果稱,納米刀對豬的心肺、血管、神經及肌肉骨骼,均沒任何副作用,繼而開展人體臨牀研究,首病例是11月26日進行手術的林先生。林去年因胃癌須切除整個胃部,癌細胞於今年10月再擴至肝,但其腫瘤貼近肝臟最大血管「門靜脈」,不能用熱融治療,且病人去年剛接受切除胃部的大手術,難再開刀切腫瘤,經轉介及病人同意後,決定施以納米刀治療。


復發可無限重做

余表示,經皮穿刺納米刀手術不用開刀,關鍵是要配合精準的電腦及超聲波掃描技術,確定腫瘤位置,手術時病人須全身麻醉及服用放鬆神經藥物(因高壓電流會令肌肉收縮),然後將3根直徑1毫米、可發出3000伏特高壓電流的刺針,透過皮膚刺進體內,製造電場「圍剿」腫瘤,從而令其凋亡。


技術未成熟 募35病人助研究

有別於熱融治療會在肝臟留下永久性疤痕,被納米刀「消滅」的癌細胞,可被肝臟其他正常細胞吸收,再代謝出新細胞,全身只會留下3個1毫米直徑的針孔傷口,一旦復發亦可無限次重複施手術。余料每次納米刀治療需5萬元,較熱融治療索價數千至1萬昂貴。


林先生坦言,曾擔憂納米刀療效未明,但「有病都要頂硬上」,又指完成手術當天傷口曾感疼痛,要求醫生打止痛針,但只打此一針,過後復元極快、感覺正常。余補充指出,包括林先生在內,其團隊合共將招募35名初期肝癌或腺癌病人,協助臨牀研究,歡迎有興趣的人查詢或報名。但他提醒現技術仍屬臨牀階段,尚未完全成熟。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