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時全港17間臨時避寒中心,在天文台於當日下午4時15分後發出寒冷天氣警告、或預測氣溫降至12℃以下開放;但隨着近年天氣回暖,避寒中心在2012/13年度僅開放13次,較上一年度開放32次大跌六成,入住人數亦減至5352人。有團體認為,避寒中心的開放準則易令露宿者混淆,以致不少人寧在街上捱冷,建議中心延長至24小時開放。
近日天氣轉冷,避寒中心已開放,以昨日為例,有16間中心開放,共197人入住。
民政事務總署回應,署方轄下的臨時避寒中心會於下午5時半至翌日上午8時半開放,有暖氣、墊褥及毛氈提供,並會向入住人士供應熱食和熱水,任何有需要人士均可入住。
上年度入住人次5年最少
各區現有17間臨時避寒中心,其中6間包括屯門、離島及南區等,會額外因應該區需要考慮開放與否。據民政總署數字,避寒中心在2012/13年度總開放次數為13,入住人數為5352,是過去5年首次錄得少於1萬人,亦較對上一年度開放達32次、入住逾1.4萬人大跌六成,估計與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的寒冷天氣日數較少有關。
回望過去5年,臨時避寒中心的開放高峰期是2010/11年度,共開放45次,逾2.5萬人入住;而最「墟冚」則是2008/09年度及2009/10年度,雖然兩年度分別只開放21次及28次,但都有逾1.2萬及1.7萬人入住,即平均每次開放有569至612人借宿,是過去5年最高,相信與08年金融海嘯衝擊,多了人因經濟問題而露宿有關。
稱準則易混淆 社協促全日開放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認為,現時避寒中心的開放準則,限於天文台在當日下午4時15分公布的寒冷天氣情况,易令露宿者混淆,難以判斷避寒中心有否開放,不少人在寒流襲港首天仍在街上捱冷。他續說,中心在翌日早上7時已開始清場,部分中心地點如觀塘、黃大仙等區域也較偏僻,建議中心延長至24小時開放,以免露宿者在寒冷的大清早被趕離場。
明報記者 錢瑋琪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